濮阳市
历史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故有帝都之誉。春秋时期,濮阳一带属衞國。卫成公元年(前629年),卫为避狄人侵扰,迁都帝丘。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古称“山南水北”的位置为阳)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地处黄河中下游,市商繁荣,农事发达,也是南北要津,中原屏障,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城濮之战、铁丘之战等都发生在濮阳一带。 秦朝置濮阳县,属东郡,故治在今濮阳县西南兖县村。两汉濮阳县为东郡治。西晋置濮阳国,后改濮阳郡,治濮阳县。北魏移治鄄城。隋开皇六年(596年)改置澶渊县,属濮州。唐武德初为避唐高祖李渊讳,改澶渊县为澶水县。武德四年(621年)分黎州之澶水和魏州之顿丘、观城等县置澶州,治顿丘县(今清丰县西南)。贞观十七年(643年)废澶水县。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移治德胜北城(今濮阳城区),并移濮阳县入州治,次年移治德胜南城(今濮阳县城南)。后汉乾和八年(950年),郭威在此被军士拥立为帝,建立后周,史称“澶州兵变”。 北宋为澶渊郡。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兵临澶州,军民奋起抵抗,在寇准力谏下,宋真宗御驾亲征至澶州。宋军以少胜多,大败辽兵。辽军战败求和,辽、宋于此会盟,后世称为“澶渊之盟”。熙宁六年(1073年)废顿丘县(北城)。熙宁十年(1077年),濮阳县因水患,移治今濮阳城区。崇宁四年(1105年)改澶州为北辅;次年升为开德府,治濮阳县。金皇统四年(1144年)改开德府为开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濮阳县入开州。清代因之,开州隶属于大名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制,降开州为开县,属直隶省冀南道;次年改开县为濮阳县,改冀南道为大名道。1928年废道制。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置河北省第十七行政督察区,驻濮阳县。1945年濮阳县改属第十四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平原省濮阳专区,专署驻濮阳县。1952年撤销平原省建制,濮阳专区改隶河南省。1954年撤销濮阳专区,并入安阳、新乡两专区,濮阳县改隶安阳专区。1969年安阳专区改称安阳地区。1983年,撤销安阳地区;并撤销濮阳县,改设濮阳市,由省直辖;将原安阳地区的内黄、滑县、清丰、南乐、长垣、范县、台前7县划归濮阳市管辖。1986年,将滑县、内黄两县划归安阳市;将长垣县划归新乡市。1987年,撤销濮阳市郊区,改设濮阳县。2002年濮阳市市区更名为华龙区。 文物1987年,在濮阳西水坡发掘出三组蚌砌龙、虎图墓葬。据测定,其年代距今6400年左右,蚌壳龙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华第一龙”。专家据此遗址推断,6000年前濮阳地区已率先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并成为中华民族龙文化的发源圣地。濮阳因此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中华龙乡”,“华夏龙都”。中心城区华龙区因此得名。 地理濮阳位于黄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东北部与山东聊城,菏泽毗邻,西南部与河南省的新乡市相倚,西部与河南省的安阳市,北部与河北省的邯郸市相连。地处北纬35°20′0″--36°12′23″,东经114°52′0″--116°5′4″之间。全市土地面积4188平方公里。[1] 气候濮阳市位于中纬地带,常年受东南季风环流的控制和影响,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量大,秋季晴和日照长,冬季干旱少雨雪。光辐射值高,能充分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需要。年平均气温为13.3℃,年极端最高气温达43.1℃,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1℃。无霜期一般为205天。年平均降水量为502.3毫米-601.3毫米。
政治现任领导
行政区划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濮阳市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人口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74.3万人[12],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93.2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181.0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63%,比上年末提高0.62个百分点。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3,772,088人[13]。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98,74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73,348人,增长4.82%,年平均增长率为0.47%。其中,男性人口为1,869,006人,占总人口的49.55%;女性人口为1,903,082人,占总人口的50.4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98.21。0-14岁的人口为969,473人,占总人口的25.7%;15-59岁的人口为2,135,967人,占总人口的56.63%;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66,648人,占总人口的17.67%,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95,856人,占总人口的13.15%。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884,758人,占总人口的49.9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887,330人,占总人口的50.03%。 民族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762,910人,占99.7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9,178人,占0.2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71,830人,增长4.78%,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03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518人,增长19.82%,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03个百分点。 经济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649.99亿元,增长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42亿元,增长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6.7%;全社会用电量118.47亿千瓦时,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7.00亿元,下降4.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84元,增长4.6%。[1] 石化中原油田位于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中心地区在河南省濮阳市。总部生活基地位于濮阳市城区东部。各二级单位生活基地分布在濮阳市的华龙区、濮阳县、清丰县、范县以及开封市的兰考县、山东省聊城市的莘县、菏泽市的东明县。是中国东部地区一个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1975年开始大规模勘探,1979年正式投入开发,其地质构造属渤海湾沉降带的一部分,是一个由地质断裂而形成的具有裂谷特点的盆地,地质上称之为东濮凹陷。 交通铁路
1997年12月27日,汤台铁路全线贯通,与京九铁路胜利接轨,成为西接京广线,东连京九线的一条重要联络线。晋中南铁路连接晋豫鲁三省,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煤运重载铁路之一,并规划兼营少量客运,2016年3月18日开通郑州至濮阳的客运列车,但因联络线问题需在安阳换向。[14]
连接郑州、济南两个铁路客运枢纽的济郑高速铁路已经建成通车,濮阳是该线路途经的一个重要城市。[15]2022年6月20日济郑高速铁路郑州至濮阳段开通。 公路
教育截止2008年,濮阳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776所(不含成人教育学校),在校生 82.1 万人[16]。 濮阳市有1所本科院校[17](一本)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高等院校有普通专科院校2所(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院)[18]。此外,还有濮阳市教育学院、濮阳市广播电视大学、中原油田广播电视大学、濮阳中西医结合专修学院、河南濮阳师范学校、中原油田石油技工学校、濮阳市卫校等学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胜古跡
友好城市2000年9月,濮阳市与新西兰的阿什傅顿市正式建立友好城市关系。[19]2008年5月,濮阳市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楚河地区签定《建立友好市区关系协议书》,正式确立友好城市关系。[20]2019年3月28日,在中国巴基斯坦友好省市合作论坛上,濮阳市与巴基斯坦瓜达尔市正式确立友好城市关系。[21] 名人荣誉
特产
注释參考文獻
外部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