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彝文:,IPA:/ɣo21 lu21 nə55 su33 ʑɔ33 gɔ21 mi33/),简称楚雄州,古称威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部,自治州首府驻楚雄市。州境东接昆明市,南邻玉溪市、普洱市,西界大理州,北与丽江市及四川省攀枝花市、凉山州毗邻。地处滇中高原,乌蒙山与哀牢山之间,金沙江流经州境北部,还有万马河、龙川江、勐果河、礼社江等主要河流。全州面积28,439平方千米,2020年总人口241.67万,汉族人口比例约67%,彝族人口比例约27%。 历史古为氐羌、百越、百濮等部族居住之地。汉代属越嶲、益州两郡。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年),丞相诸葛亮平定南中,分建宁、越巂、永昌三郡置云南郡,郡治云南县(今祥云县云南驿镇),属庲降都督;东部与北部分属建宁郡和越嶲郡。西晋改庲降都督为宁州。东晋成帝年间,分云南郡置兴宁郡,治弄栋县(今姚安县西北旧城)。咸康八年(342年),今楚雄市有“爨酋威楚筑城硪碌赕居之”,故有“威楚”之称。南朝齐移兴宁郡治至青蛉县(今大姚县)。南朝梁末废兴宁郡。唐初于境内置戎州(今市境北部)和姚州(今姚安县境)都督府。南诏时置弄栋节度,治今姚安县;东部属拓东节度。大理国时置威楚府(治今楚雄市)和弄栋府(治今姚安县)。 元初置威楚万户府(治今楚雄市)和罗婺万户府(治今武定县东)。至元八年(1271年)改威楚万户府为威楚路。至元十一年(1275年)改大姚堡千户所置大姚县,隶大理路。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罗婺万户府为武定路;改统矢千户所复置姚州(治今姚安县);改牟州千户所为定远州(治今牟定县吕交城),属威楚路;改摩刍千户所为南安州(治今双柏县云龙镇),属威楚路,并改路赕千户所置广通县(治今禄丰市广通镇),属南安州;改𥔲嘉千户所为𥔲嘉县(治今双柏县西南),属威楚路;置罗次州(治今禄丰市碧城镇),属中庆路;割安宁千户所之碌琫(治今禄丰市金山镇)等地置禄丰县,属中庆路安宁州。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威州(治今楚雄市)。至元十六年(1279年)置元谋县(治今元谋县老城乡),属武定路和曲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降威州置威楚县,属威楚路。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置镇南州(治今南华县),属威楚路。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降罗次州为罗次县。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置南甸县为武定路治。天历元年(1328年)升姚州为姚安路。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南雄侯赵庸略地记功,遂取威楚的“楚”与南雄侯的“雄”而改威楚路为楚雄府,改威楚县为楚雄县;同年改姚安路为姚安府,以姚州为附郭;改武定路置武定军民府。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升姚安府为姚安军民府。万历中改武定军民府为武定府。正德元年(1506年)省南甸县。隆庆四年(1570年)武定府移治今武定县城。清康熙八年(1669年)裁𥔲嘉县入南安州。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武定府为武定直隶州;罢姚安府,姚州改属楚雄府。光绪四年(1878年)元谋县治由老城迁至马街(今元马镇)。 民国元年(1912年)由姚州析置盐丰县,治白盐井(今大姚县石羊镇)。民国二年(1913年)由定远县、广通县析置盐兴县,治黑盐井(今禄丰县黑井镇);同年废府、州改县,计有楚雄、大姚、武定、姚安、定远、南安、广通、罗次、禄丰、元谋、镇南、盐丰、盐兴等县,各县属滇中道。1914年,因南安县与福建省南安县重名,易名摩刍县;定远县与安徽省定远县重名,取“牟州”、“定远”首字,更名牟定县;同年大姚、镇南、姚安、盐丰4县改属腾越道。1929年废道制,各县由省政府直辖;同年摩刍县恢复汉代之名双柏县;析大姚县设永仁县,取境内“永定”与“仁和”两集镇各一字为名。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部分县划入云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姚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分置楚雄专区(辖楚雄、双柏、镇南、牟定、姚安、大姚、盐丰、永仁、禄丰、广通、盐兴11县)和武定专区(辖元谋、武定、安宁、罗次、禄劝、富民6县)。1953年武定专区并入楚雄专区。1954年改镇南县为南华县。1957年将安宁县划归昆明市。1957年10月批准设立楚雄彝族自治州,次年4月正式成立。1958年将南华、牟定、双柏3县并入楚雄县;姚安、盐丰、永仁3县并入大姚县;盐兴、罗次、广通3县并入禄丰县;元谋县并入武定县;富民县划归昆明市。永仁、姚安、南华、双柏、牟定、元谋6县后于1959至1961年间复置(双柏县迁驻妥甸镇)。1983年9月,撤销楚雄县,改设楚雄市;同年10月将禄劝县划归昆明市。 地理位置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处康滇地轴南段的偏西一方,跨东经100º43′-102º30′,北纬24º13′-26º30′之间,属云贵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体部位。东靠昆明市,西接大理白族自治州,南连思茅地区和玉溪市,北临四川省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北隔金沙江与丽江地区相望。自古为省垣屏障、滇中走廊、川滇通道。全州总面积29,258平方公里,州境地势大致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最大横距1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47.5公里。 地貌境内多山,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素有“九分山水一分坝”之称。乌蒙山虎踞东部,哀牢山盘亘西南,百草岭雄峙西北,构成三山鼎立之势;金沙江、元江两大水系以州境中部为分水岭各奔南北,形成二水分流之态。州府所在地鹿城镇海拔1,773米,大致为全州坝区的一般海拔高度。在群山环抱之间,有104个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坝子)星罗棋布,形成州内一个个规模不同、独具特色的经济、文化区域。 气候楚雄州境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但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全州总的气候特征是冬夏季短、春秋季长;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霜期较短;降水偏少,春夏旱重。年均气温为14.8-21.9 摄氏度。绝大多数地区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7.4摄氏度;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1.4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42摄氏度(1963年5月31日),极端最低气温-8.4摄氏度(1974年1月1日)。全州降水量偏少,年均降水量800-1000毫米,且主要集中在7月至10月。楚雄州地处云南省日照高值区,年均日照为2,450小时,从西北向东南呈递减分布。全州的蒸发量年平均为2,432毫米,为年降雨量的3倍多。 资源土地资源楚雄州土地总面积4,388.7万亩,其中耕地238.36万亩,水田123.95万亩。土壤共有19个类,其中耕作土壤类14个,自然土壤类5个,以紫色土分布最广,红壤次之。此外,水稻土是最主要的耕作土壤,全州有128万亩,主要分布在平坝地区。 矿产资源州内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种类涉及41个矿种,产地和矿化地达431处。其中,铜、铁、砷、岩盐、芒硝、石膏等可称优势矿种,煤、铁、石油、天然气等储量较丰富,其他还分布有金、银、铅、大理石、石棉、磷、铂等矿藏。 动植物资源楚雄州的植物种类有6000多种,主要是森林、中草药、野生食用菌等。州内常见的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滇油杉、金丝桃、滇橄榄、杜鹃、冬瓜树等。草本植物以香茅、龙须草、野古草、金球花为最多。药用植物以薄荷、大黄、黄连、茯苓最为有名。州境有野生哺乳动物110多种、鸟类有390多种、爬行类66种、两栖类34种、鱼类85种。 政治现任领导
行政区划
人口2022年末全州常住人口为237.2万人[11],比2021年末减少1.9万人,下降0.79%。全州城镇常住人口111.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6.83%,比2021年增加1.5万人城镇化率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全州乡村常住人口126.1万人,比2021年减少3.4万人。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州常住人口为2,416,747人[12]。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684,169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267,422人,下降9.96%,年平均增长率为-1.04%。其中,男性为1,235,004人,占总人口的51.1%;女性为1,181,743人,占总人口的48.9%。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4.51。0-14岁的人口为383,951人,占总人口的15.89%;15-59岁的人口为1,606,487人,占总人口的66.47%;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26,309人,占总人口的17.64%,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14,980人,占总人口的13.03%。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083,258人,占总人口的44.8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333,489人,占总人口的55.18%。 民族全州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601,325人,占66.2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815,422人,占33.7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195,522人,下降10.88%,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68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71,900人,下降8.1%,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68个百分点。其中,彝族人口减少70,919人,下降9.9%,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02个百分点。
名胜古迹素有“西南第一山”之称的武定狮子山,风景秀丽,元代建筑正续禅寺古刹庄严,为云南省级风景名胜区;与武定相邻的元谋县,便是著名的“元谋猿人”化石发掘地;永仁方山山顶平阔,松涛呼啸,极目远眺,金沙江蜿蜓于群山峡谷之间;大姚的唐代白塔、明代的石羊孔庙是早期佛教和儒家文化在此流传的历史遗存;楚雄紫溪山于明清时为省内佛教圣地,成为旅游和避暑胜地;被誉为“化石王国”的禄丰,曾发掘出世界上第一个禄丰古猿头骨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区域,又是著名的恐龙化石产地,建有恐龙化石博物馆。 文物保护单位截止2021年,楚雄州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12项,其中国家级11项(元谋猿人遗址、腊玛古猿化石地点、大姚白塔、龙华寺、元谋古猿化石地点、大墩子遗址、万家坝古墓群、德丰寺、楚雄文庙、星宿桥和丰裕桥、滇缅铁路禄丰炼象关桥隧群),省级32项,州级61项,县(市)级308项[14]。 特产盘龙云海药品(排毒养顔胶囊系列产品;灵丹草颗粒;散痛舒片等)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友好地区注释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