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share facebook share twitter share wa share telegram print page

 

兰溪市

兰溪市
县级市
聚利塔与兰荫寺
坐标:29°12′51″N 119°28′00″E / 29.21417°N 119.46667°E / 29.21417; 119.46667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浙江省金华市代管)
設立咸亨五年(公元674年)
1985年7月
語源兰溪(兰江
政府駐地兰江街道
下级行政区
政府
 • 市长朱俊华
面积
 • 总计1,312.44 平方公里(506.74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574,801人
 • 密度438人/平方公里(1,134人/平方英里)
 • 城镇318,165人
語言
 • 母语方言吴语金衢片蘭溪話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321100
電話區號579
車輛號牌浙GB、浙GW
行政区划代码330781
舊稱蘭谿
国内生产总值(2012)¥229.77亿[2]
人均¥34489[2]
網站兰溪市人民政府网站
市象征
兰花
樟树
兰溪市
繁体字 蘭谿
简化字 兰溪
字面意思兰江

兰溪市中國浙江省下辖的第一个县级市,现由金华市代管。区域总面积为1310平方公里,占省域面积的1.3%。市人民政府駐兰江街道府前路81号

兰溪市是浙江中西部重要的工业和旅游城市,曾是浙江省国有企业最集中的县级市,形成了以棉纺织造、化工医药、水泥建材以及冶炼、机械等传统产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3],人称“小上海”[4]。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县市”、“中国兰花之乡”等称号;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卫生城市和浙江省文明城市;1999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小康县市;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5]

历史

蘭谿的历史从何时开始,没有文字记载。但20世纪七八十年代,蘭谿就先后在永昌、溪西、香溪、马涧、横溪、殿山等地出土石斧、石锄、石刀、石犁、石箭头及印有原始图纹的陶片、陶罐、陶钵等属新石器时代中后期文化遗址之遗存的工具和器皿。这证明,早在七千多年前,就有祖先在蘭谿这块土地上生息[6]。自唐代以来,蘭谿一直是浙中水陆交通枢纽,属工商贸易繁华之地。

夏至周,蘭谿都在越地,春秋时属越国,战国时属楚国。秦实行郡县制,蘭谿地属会稽郡乌伤县

三国在此设三河戍

咸亨五年(674年)因江南水路航运发达而兴起,建蘭谿县。

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蘭谿州洪武三年三月(1370年)复为县,隶金华府

《明史/卷44·地理志》原文如下:

蘭谿府西。元蘭谿州。洪武三年三月降爲縣。東有銅山,舊產銅。西南有蘭溪,即瀫溪也,亦曰大溪,一自衢州之衢港,一自金華之婺港,會於西南蘭陰山下,北入嚴州界。西北有平渡巡檢司。北有靈泉鄉、龍巖鄉二巡檢司,廢。

溪以兰为名,蘭谿方言常常称其大溪,现称兰江。因蘭谿有山有水遂以谿名。 明代唐龙曾在《兰阴春馥》中写道

蘭花十里照春水,山鳥無聲香自幽

民国三年(1914年)废府设金华道,道尹居蘭谿。

1932年3月6日杭江铁路杭(州)兰(谿)段通车后,杭江铁路沿线城镇后来居上,从整体上改变了浙江中西部地区城镇布局及其兴衰更替。

1933年兰溪成为国民政府的实验县,次年设兰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金华、东阳等11县。1937年,兰溪撤实验县为普通县,兰溪区改称第四专区,移驻金华。杭江铁路的建成,使浙江中西部的交通中心、经济中心逐渐向金华转移,金华逐渐成为从杭州到浙赣闽边界整个浙江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1949年5月6日蘭谿解放。1949年11月划城区置蘭谿市,翌年又撤市并入县。

1960年代二简字运动兴起蘭谿被误作兰溪。

1985年7月,蘭谿撤县设市,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县级市[7]

1987年,兰花被定为蘭谿市花[4]

蘭谿市图集

市名歧义

“蘭谿”的繁體字版本为蘭谿[註 1],因中國大陸官方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推行简体字以及整理異體字,至20世纪60年代開始出现简化為兰溪的版本[註 2],期间官方出現的版本有:蘭谿、兰谿、兰汘(不規範简化)、兰溪等。又因「溪」也出現在繁體中文中,導致了「蘭谿」一詞在繁體刊物中「谿」常常被誤作「溪」。

另有说法是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即简化为兰溪,但并无证据证明此点。

各年代蘭谿市邮政印戳

行政区划

灵洞乡龚塘村政府

兰溪市下辖6个街道办事处、7个、2个、1个民族乡[8]

兰江街道、​云山街道、​上华街道、​永昌街道、​赤溪街道、​女埠街道、​游埠镇、​诸葛镇、​黄店镇、​香溪镇、​梅江镇、​马涧镇、​横溪镇、​灵洞乡、​柏社乡水亭畲族乡

兰溪市人民政府驻地兰江街道府前路81号。

地理

兰溪城东的金华山
流经兰溪市郊的衢江
兰溪地下长河

位置

蘭谿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地处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缘。东南邻金华市金东区、婺城区,西南接龙游县,西北毗连建德市,东北与浦江县、义乌市交界。地理坐标为北纬29°5′20″至29°27′30″,东经119°13′30″至119°53′50″。东西长67.5千米,南北宽38.5千米,面积1310平方千米[7]

地形地貌

地貌以丘陵盆地为主。境内有四支山脉,东北部为龙门山;东南为金华山,主峰大盘山,位于蘭谿与金华市婺城区交界处,海拔1310米,为蘭谿最高峰;西北为千里岗山支脉,最高峰尖坞山,位于与建德交界处,海拔977米;南部为仙霞岭余脉。三块丘陵:北部丘陵、南部丘陵和西部丘陵。两个盆地:金衢盆地和墩头盆地。一片平原:三江河谷平原。山地丘陵822平方千米,盆地平原403平方千米,水面85平方千米。2006年末耕地面积为436503亩,林地面积为68866公顷[7][9]

市境土壤主要有红壤、黄壤、岩性土、潮土和水稻土5个土类[7]

兰溪市(县)(1981-2010年)
氣候圖表
 
 
76
 
 
10
3
 
 
94
 
 
12
5
 
 
163
 
 
16
8
 
 
167
 
 
22
14
 
 
171
 
 
27
19
 
 
261
 
 
30
22
 
 
145
 
 
35
26
 
 
112
 
 
34
26
 
 
93
 
 
29
22
 
 
59
 
 
24
16
 
 
67
 
 
19
10
 
 
48
 
 
13
4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攝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毫米(㎜)
資料來源:中国气象局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英制單位換算
 
 
3
 
 
49
37
 
 
3.7
 
 
53
40
 
 
6.4
 
 
61
47
 
 
6.6
 
 
72
57
 
 
6.7
 
 
81
65
 
 
10
 
 
86
72
 
 
5.7
 
 
94
79
 
 
4.4
 
 
93
78
 
 
3.7
 
 
85
71
 
 
2.3
 
 
76
61
 
 
2.7
 
 
65
50
 
 
1.9
 
 
55
40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華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英吋(㏌)

气候

兰溪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夏季高温,冬春寒潮,梅雨伏旱显著。年平均气温17.6℃,夏季均温30℃,冬季均温6℃。年平均降水1476.5毫米,年日照总时数1766.2小时,年平均风速1.6米/秒,年平均蒸发量1388.6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6%,年平均无霜期264天[7]

水文状况

市内水系属钱塘江水系,衢江金华江在市区交汇后称为兰江,三江在市境有13条一级支流,其中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5条:游埠溪、赤溪、马达溪、甘溪、梅溪,俗称“五溪”。[7]建有东风芝堰城头高潮等中型水库5座,小(一)型水库15座、小(二)水库104座,山塘水库1072座,总蓄水量1.7亿立方米[10]

由于地处谷地,城市常发洪水。虽然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兰溪棹歌》有“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一说,显得春汛较有一些诗意。但是,兰江水系若发大洪水时,往往造成极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特别在富春江水库建成之后,由于受到顶托和保钱塘,往往灾情更加严重。

1416年(永乐八年),在兰溪巡视的兰溪人邵玘作《永乐丙申洪水记》,称当时的兰溪两岸“一岁之间,罹三重之难”,死伤两万有余。该其文并石雕在兰江江心中洲上的中洲公园西侧防洪大堤堤壁上,以垂永鉴、启示后人[11][12]

此外,1935年[13]、1955年[14][15]、1989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7年、1998年、2011年[16][17]、2017年[18]等均发生大规模洪水,造成巨大的财产、人员损失。

资源

水资源丰富,已建小水电站23座,总装机8680千瓦。

矿产资源有石灰石、煤、瓷土、海螺石等非金属矿床和铜、铁等金属矿床。

社会发展

经济

兰溪世贸大饭店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周边县市轻装上阵快速发展,兰溪却陷入企业亏损、工人下岗的泥潭。

蘭谿2007年全市实现GDP 126.6 亿元;2015年,全市实现GDP 285.71 亿元;自2012年至2015年,兰溪经济持续低迷,GDP增速从12%迅速降至7.5%。

三大产业中工业比重较大,形成医药、纺织、冶金、建材、化工、印刷、食品等支柱行业[10]

教育

兰荫职校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47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7.39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9.47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7.81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91万人。

全市共有幼儿园199所,小学56所,初中23所,普通高中8所,职业高中7所,大学校区一所[註 3],电大1所,小学、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全市在校生、在园幼儿总计95049人。教职员工6199人,有省等级重点中学5所,有省示范性学校11所,省标准化学校48所,有省一类示范性幼儿园2所,省二类示范性幼儿园7所,省三类示范性幼儿园33所。

目前有特级教师3名,金华市名师和名校长各4名,蘭谿市名师20名,名校长4名。

工业

铁路功塘站与远处的浙能兰溪电厂

兰溪是浙江省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现仍存留了大量工业企业,例如浙江华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康恩贝凤凰化工、浙江立马云山纺织有限公司等。

农业

赤溪小萝卜
鸡子馃

兰溪特色农业发展较好,涌现了一批名优产品,其中有穆坞枇杷、下蒋坞杨梅、朱家大红柿、兰花等[4]

穆坞枇杷曾获得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省农产品金奖,但近年来出现了部分伪品。[19]

兰溪小萝卜已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0]

兰溪被称评为“中国杨梅之乡”[21]、“中国兰花之乡”[22]

1987年,兰花被定为兰溪市花。1999年8月,兰溪市决定在兰阴山脚下新建“中国兰花村”,首期工程占地面积133公顷,建有兰苑、兰花步行街、兰文化作品馆、兰花史博物馆和中华兰花物种园等。[4]

人口

2007年末蘭谿市有户籍人口65.82万人,居民多数属汉族,次为畲族,尚有人口很少的苗、回、蒙、满、彝、藏、高山、布依、赫哲、达斡尔等族。其中男性人口为34.41万,女性人口为31.41万,人口密度为501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3.6‰。兰溪本地人外出打工、上大学、经商等比较多,而来兰溪打工的外地人相对较少,因此常住人口逐年减少。[23]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 全市常住人口为56.05万人。
  •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0.14万户,家庭户人口为53.98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8人。
  •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8.50万人,占50.84%;女性人口为27.55万人,占49.1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41。
  •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19万人,占14.60%;15-59岁人口为37.31万人,占66.57%;60岁及以上人口为10.55万人,占18.8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7.03万人,占12.55%。
  •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47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7.39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9.47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7.81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91万人。
  • 全市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0.83万人 ,占总人口的37.1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5.22万人,占总人口的62.84%。
  • 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为56.05万人,户籍人口为66.34万人,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10.29万人。
  • 2022年初户籍总人口65万人,其中男性33.53万人,女性31.4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万人,乡村人口37万人。全市出生人口4092人,出生率6.27‰,死亡人口5073人,死亡率7.77‰,人口自然增长率-1.5‰。年末全市总户数21.26万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 3.06人。[24]

风景名胜

南门
兰溪城墙

人文景观

蘭谿西北部有三大古村:诸葛八卦村长乐村芝堰村,其古建筑群均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此外,全市还有多个散在的古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西姜祠堂世德堂上族祠积庆堂余庆堂兰溪通洲桥

此外,全市还有多个散在的古建筑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李渔坝郭氏节孝坊仁山书院爱敬堂孙氏堂楼章氏家庙生塘胡氏宗祠嘉庆堂朱家绍德堂上唐承庆堂香山寺塔后龚永锡堂郎家葆滋堂山背吴氏宗祠祝宅祝氏宗祠

芥子园位于云山街道兰阴山麓,是1986年为纪念李渔而建的仿古园林建筑,占地13000平方米。[26]

兰溪市图集

自然景观

六洞山风景区位于蘭谿市东郊8公里处,系省级风景名胜区,为喀斯特地貌景区,有溶洞、地下暗河等景观。[27]

白露山位于北部黄店镇,为金华市级风景名胜区。顶峰海拔445米,山巅有初创于北宋皇祐年间的白露寺。[28]

历代名人

交通

蘭谿城因航运而兴起。民国时期的调查数据显示,兰溪在民国时期为浙江省内最大的交通枢纽。[29]

公路建设

兰江大桥
聚仁路

蘭谿的公路建设始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的金兰线和兰衢线。现有G60 杭金衢高速G60 沪昆高速)过西南游埠镇设游埠互通,并在金华近兰溪界设置兰溪互通。

330国道由西北至东南斜贯全市; 351国道过境。 境内另有省道4条:21省道( 316省道龙游诸葛村)、45省道( 313省道金华-兰溪)、46省道( 315省道,兰溪-衢州)、47省道( 314省道,浦江—兰溪)。[5][9]

市内已有的兰江大桥,1972年7月动工,1975年3月竣工,同一年4月1日举行通车仪式。桥名“兰江大桥”系郭沫若手笔,是当年中国的十大工程之一。该桥梁工程于1978年获中国科学大会奖。[30]

随着 330国道的修筑,兰溪市修建了横山大桥、黄湓大桥等一批交通主骨架工程。

G25 长深高速临安-金华段目前正在兰溪境内修筑[31],于2016年开工,工期4年[32]

314省道改建[33]351国道兰溪段的工程许可也已经获得批准[34],预计能在“十三五”内完成。

铁路建设

T7785次列车停靠在兰溪站

1932年3月建成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浙赣铁路金(华)兰(溪)支线,1956年11月开始修建蘭谿-铜官铁路,延伸到岭后,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金兰支线合称金岭线,现称中国国家铁路集团金千铁路,大致与 330国道平行,但大部分区段已停止客运,仅保留货运功能。而兰溪站则保有一趟前往杭州方向的T7785/7786次列车[註 4][5]

此外,金(华)建(德)城际铁路、浙中城市群轨道交通之金兰线也已经在规划当中。[31]

城市公共交通

烟溪村的公交车站

2020年,兰溪共有城市公交路线15条,城际公交路线5条,城乡公交路线53条,乡镇区间公交路线33条。

水路航运

位于衢江金华江交汇处的蘭谿港曾是浙中重要的交通枢纽,现依然为浙江省五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

兰江航道全线达到五级航道标准,500吨船舶可以通达蘭谿港。[5]

注释

  1. ^ 见清朝弘治年版《蘭谿县志》。
  2. ^ 见各年代蘭谿市邮政印戳。
  3. ^ 即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兰溪校区
  4. ^ 原本通往上海,后延伸到经南京南通,现在缩线到杭州

参考文献

  1.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2.0 2.1 2012年兰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2). 
  3. ^ 新常态下的浙江兰溪:科技创新助传统产业振翅腾飞-中新网. 中国新闻网. [2017-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8). 
  4. ^ 4.0 4.1 4.2 4.3 兰溪概况. 兰溪档案信息网. 2011-11-16 [2017-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30). 
  5. ^ 5.0 5.1 5.2 5.3 城市建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蘭谿市人民政府网站.
  6. ^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蘭谿至今究竟有多少年历史.
  7. ^ 7.0 7.1 7.2 7.3 7.4 7.5 自然地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蘭谿市人民政府网站.
  8. ^ 2023年兰溪市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9. ^ 9.0 9.1 浙江省地图册. 星球地图出版社. 2006. ISBN 7-80212-093-4. 
  10. ^ 10.0 10.1 经济发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蘭谿市人民政府网站.
  11. ^ 明代御史邵玘:古代的“中央巡视组”组长. 浙江在线. [2017-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8). 
  12. ^ 万历《兰溪县志》载:“五月水灾甫息,夏仍旱,七月十五又发生洪水,高超前八尺。”(根据洪水痕迹,华东水文站测得当时洪峰水位吴淞高程37.12米)
    万历《浙江通志》《金华府志》也载:“明永乐十四年五月大水淹溺人畜田庐无算。六月大旱,七月及八月又大水,坏城垣。”
  13. ^ 1935年7月4日,《申报》:“杭州通信:浙省此次霪雨兼旬,钱江水势大涨,上游各县,山岭重叠,洪水暴涨。沿江沿溪各处田稻房屋,均遭淹没,人畜随水漂流,灾民流离失所,死亡者已达数百人,损失巨大。特纷纷电省请办急振,筹划善后。省振务会决派员分赴各县调查受灾真相,以便设法救济。省府连日接各县长电告灾情者,日必数起。兹将各地灾况,略志如次。兰溪梅雨兼旬,兰江水势猛涨,溪水泛滥,中洲马公嘴溪西等处,尽成泽国。田禾淹没,居民抢登楼屋,房屋被水冲毁随巨浪而去者达数十间,尸身漂流过境者日必十数。水高五丈,已侵入城门、水门、西门、北门、南门,商市完全停顿……”
  14. ^ 王恩贶. 从老照片看兰溪洪水. 金华新闻网. 《金华日报》社: 四版. 2016-08-05 [2017-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31) (中文(中国大陆)). 
  15. ^ 《兰溪市志》载,1955年6月21日兰江水位35.35米,全县285个村、24818户、99373人受灾。
  16. ^ 兰溪防汛工作进入临战状态. 兰溪市人民政府. 仅2011年就发生了“6·16”、“6·20”两次特大洪水,给兰溪带来了严重损失。 [永久失效連結]
  17. ^ 兰溪面临56年来最大洪水考验 官兵守一夜战两次洪峰_中国广播网. 中国广播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017-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8) (中文(中国大陆)). 
  18. ^ 浙江兰溪洪水退却 卫生疾控部门开始防疫消杀工作_央广网. 中国广播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017-06-27 [2017-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8) (中文(中国大陆)). 
  19. ^ 王莹. 穆坞枇杷品牌保护面临“四难”. 兰溪市人民政府. [2017-07-09]. [永久失效連結]
  20. ^ 兰溪小萝卜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兰溪市人民政府. [永久失效連結]
  21. ^ 我市被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 兰溪档案信息网. [2017-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9). 
  22. ^ 区域概况. 浙江兰溪统计信息网. [2017-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30). 
  23.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兰溪市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4. ^ 2022年兰溪市人口常住户籍总人数口和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红黑人口库. www.hongheiku.com. [2023-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7). 
  25.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至第五批·第Ⅱ卷. 文物出版社. 2004: 24. ISBN 7-5010-1525-2. 
  26. ^ 芥子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蘭谿地名网.
  27. ^ 六洞山(地下长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蘭谿地名网.
  28. ^ 白露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蘭谿地名网.
  29. ^ Lanxi | TravelZhejiang. TravelZhejiang. [2017-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美国英语). 
  30. ^ 兰溪兰江桥_中国路桥_中国桥梁网. 中国路桥. [2017-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31. ^ 31.0 31.1 兰溪市人民政府. 兰溪市政府召开第八次常务会议 -- 传达学习暨军民调研工业实体经济时的讲话精神. 兰溪市人民政府. [2017-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8). 
  32. ^ [浙江]临金高速公路开工仪式在兰溪顺利举行(图)-浙江-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部. [永久失效連結]
  33. ^ 咨询351国道走向. 金华晚报. [永久失效連結]
  34. ^ 351国道兰溪马涧至建德大慈岩段公路通过“工可”评审. 浙江在线. [2017-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外部链接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


Index: pl ar de en es fr it arz nl ja pt ceb sv uk vi war zh ru af ast az bg zh-min-nan bn be ca cs cy da et el eo eu fa gl ko hi hr id he ka la lv lt hu mk ms min no nn ce uz kk ro simple sk sl sr sh fi ta tt th tg azb tr ur zh-yue hy my ace als am an hyw ban bjn map-bms ba be-tarask bcl bpy bar bs br cv nv eml hif fo fy ga gd gu hak ha hsb io ig ilo ia ie os is jv kn ht ku ckb ky mrj lb lij li lmo mai mg ml zh-classical mr xmf mzn cdo mn nap new ne frr oc mhr or as pa pnb ps pms nds crh qu sa sah sco sq scn si sd szl su sw tl shn te bug vec vo wa wuu yi yo diq bat-smg zu lad kbd ang smn ab roa-rup frp arc gn av ay bh bi bo bxr cbk-zam co za dag ary se pdc dv dsb myv ext fur gv gag inh ki glk gan guw xal haw rw kbp pam csb kw km kv koi kg gom ks gcr lo lbe ltg lez nia ln jbo lg mt mi tw mwl mdf mnw nqo fj nah na nds-nl nrm nov om pi pag pap pfl pcd krc kaa ksh rm rue sm sat sc trv stq nso sn cu so srn kab roa-tara tet tpi to chr tum tk tyv udm ug vep fiu-vro vls wo xh zea ty ak bm ch ny ee ff got iu ik kl mad cr pih ami pwn pnt dz rmy rn sg st tn ss ti din chy ts kcg ve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