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条目的主題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年號。关于使用該年號的皇帝,請見「
洪武帝」。
洪武
1368年1月23日-1399年2月5日 1402年7月18日-1403年1月22日
|
|
政权 |
明朝
|
君主 |
明太祖朱元璋
|
历时 |
31年(仅明太祖使用) 35年(明成祖废除建文年号,继续沿用洪武年号)
|
|
洪武(1368年1月23日—139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的年號,也是明朝的第一个年號。
吴二年正月四日(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稱帝,國號「大明」,建元洪武。[1]洪武年间全国没有战乱,社会迅速从元末的战乱中恢复,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形成惯例,皇帝在位時只使用一個年號(明英宗因退位後又復辟,有兩個年號,其餘均使用一个年号),參見一世一元制。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日(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駕崩。闰五月十六日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翌年改元建文。[2][3]
建文四年六月十八日(1402年7月18日),通过靖难之役篡位即皇帝位的明成祖朱棣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乐,[2][4]夏燮《明通鑑》考異認為從朱棣在建文元年(1399年)北京起兵開始其征伐地区復稱洪武年號,靖難之役後下令全國復用洪武年號。[5]
南明隆武元年八月初三(1645年9月22日),靖江王朱亨嘉自称监国时,一说紀年用洪武二百八十七年(应为二百七十八年)。[6]
改元
公元紀年對照表
洪武 |
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7年 |
8年 |
9年 |
10年
|
公元
|
1368年 |
1369年 |
1370年 |
1371年 |
1372年 |
1373年 |
1374年 |
1375年 |
1376年 |
1377年
|
干支
|
戊申 |
己酉 |
庚戌 |
辛亥 |
壬子 |
癸丑 |
甲寅 |
乙卯 |
丙辰 |
丁巳
|
洪武 |
11年 |
12年 |
13年 |
14年 |
15年 |
16年 |
17年 |
18年 |
19年 |
20年
|
公元
|
1378年 |
1379年 |
1380年 |
1381年 |
1382年 |
1383年 |
1384年 |
1385年 |
1386年 |
1387年
|
干支
|
戊午 |
己未 |
庚申 |
辛酉 |
壬戌 |
癸亥 |
甲子 |
乙丑 |
丙寅 |
丁卯
|
洪武 |
21年 |
22年 |
23年 |
24年 |
25年 |
26年 |
27年 |
28年 |
29年 |
30年
|
公元
|
1388年 |
1389年 |
1390年 |
1391年 |
1392年 |
1393年 |
1394年 |
1395年 |
1396年 |
1397年
|
干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甲戌 |
乙亥 |
丙子 |
丁丑
|
洪武 |
31年 |
32年 |
33年 |
34年 |
35年
|
公元
|
1398年 |
1399年 |
1400年 |
1401年 |
1402年
|
干支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 中國
- 越南
- 日本
- 南朝
- 正平(1347年-1370年):后村上天皇与长庆天皇之年号
- 建德(1370年-1372年):长庆天皇之年号
- 文中(1372年-1375年):长庆天皇之年号
- 天授(1375年-1381年):長慶天皇之年號
- 弘和(1381年-1384年):長慶天皇、後龜山天皇之年號
- 元中(1384年-1392年):後龜山天皇之年號
- 北朝
- 貞治(1362年-1368年):後光嚴天皇之年號
- 應安(1368年-1375年):後光嚴天皇與後圓融天皇之年號
- 永和(1375年-1379年):後圓融天皇之年號
- 康曆(1379年-1381年):後圓融天皇之年號
- 永德(1381年-1384年):後圓融天皇與後小松天皇之年號
- 至德(1384年-1387年):後小松天皇之年號
- 嘉慶(1387年-1389年):後小松天皇之年號
- 康應(1389年-1390年):後小松天皇之年號
- 明德(1390年-1394年):後小松天皇之年號
- 明德統一以後
參考文獻
- ^ 《明史》卷二:「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於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號曰明,建元洪武。」
- ^ 2.0 2.1 李崇智. 中国历代年号考.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年12月: 205. ISBN 978-7-101-02512-5.
- ^ 《明史·恭閔帝紀》:「〔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太祖崩。辛卯,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為建文元年。」
- ^ 《明太宗實錄》卷9下:「洪武三十五年夏六月庚午,命五府六部,一應建文中所改易洪武政令格條,悉復舊制,遂仍以洪武紀年,今年稱洪武三十五年。」
- ^ 夏燮《明通鑑》卷13:「〔建文四年〕秋七月壬午朔,大祀南郊,以太祖配。赦天下。詔:『自今年六月後仍稱洪武三十五年,以明年為永樂元年。』〈考異〉:『此語見七月朔詔中。以仍稱洪武三十五年之語推之,則革除以後,當以建文元年為洪武三十二年,二年為洪武三十三年,三年為洪武三十四年。當日靖難兵起,紀年之例,一定如此。乃《實錄》則直以建文元年、二年、三年為永樂之元、二、三年,及至是年七月,則又改書洪武三十五年,當日史臣之謬戾,已不自顧前後之矛盾雷同矣。附識于此,以証《實錄》之誣妄。』」
- ^ 顧誠《南明史》第八章第五節〈靖江王朱亨嘉之變〉:「八月初三日,朱亨嘉居然身穿黃袍,南面而坐,自稱監國,紀年用洪武二百八十七年。改廣西省會桂林為西京。」雷亮功《桂林田海記》及光緒《臨桂縣志》卷十八《前事志》同。
深入閱讀
參见
|
---|
明朝 | 洪武1368-1398 → 建文1399-1402 → 洪武1402 → 永乐1403-1424 → 洪熙1425 → 宣德1426-1435 → 正统1436-1449 → 景泰1450-1457 → 天顺1457-1464 → 成化1465-1487 → 弘治1488-1505 → 正德1506-1521 → 嘉靖1522-1566 → 隆庆1567-1572 → 万历1573-1620 → 泰昌1620 → 天启1621-1627 → 崇祯1628-1644
|
---|
起事年号 | |
---|
瓦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