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菜,即云南菜,是云南各地方、各民族风味菜肴的简称,是中国菜中民族特色最丰富的地方菜系,既包括漢族菜,亦包含各世居於此的各少數民族菜。從菜式種類劃分,包括了民间菜、肆市菜、筵席菜、各种风味小吃及斋菜[1]:263。滇菜以烹制山珍、水鲜、蔬菜见长。其口味偏鲜糯酥脆、醇厚重油、酸辣微麻、鲜嫩回甜[2]。烹饪技法上除了炖、卤、汆、炸、蒸、熘之外,还有隔器盐焗、焐、烤、腌、舂[3]。
背景
由于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山脉绵延,河流众多,高原湖泊镶嵌其间,气候适宜,故素有“动植物王国”、“药材花木之乡”的美誉。全省有淡水鱼类366 种、两栖类动物92种、爬行动物143 种、鸟类782种,兽类274种,野生食用菌高达200 多种,而各类野生花果菜蔬更是有百千种,因此,滇菜最显著的特点是长于以野禽、昆虫、食用菌、鲜花、野菜入菜。[2]
历史沿革
滇菜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古滇国时期,庄蹻入滇,把楚国的先进技术文化带入滇中[1]:76&263。唐文宗太和三年(830年),南诏攻陷成都,俘虏数万工技到大理,专为宫廷服务,其中就有大量厨师[1]:76。南诏国、大理国时期,云南内外商贸活跃,九爽之中专门设有主管商贾的禾爽,滇菜在这一时期初具雏形,白族乳扇、弓鱼成为贡品[1]:76&263。元征服云南后,赛典赤·瞻思丁任云南省平章政事,实施屯田,奖励农耕,兴修文庙,带来大量中原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北方草原乃至中亚的饮食习惯[1]:263。明代洪武大移民,四五十万中原汉人移民云南,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汉人数量首次超过了原住民人口,滇菜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质的发展[1]:75&78。
分类
云南自古以来是少数民族的世居地,明以后大量汉族移民涌入,奠定了当今云南的人口结构。因此,滇菜逐渐演变成以汉族菜为主,兼具各少数民族菜的地方菜系[2]。
按地理划分,云南菜一般可分为滇北菜、滇南菜和滇西/滇西南菜:
- 滇北菜:以昭通菜、东川菜、昆明菜[來源請求]为代表。因昭通、东川[註 1]与四川、贵州接壤,其烹调口味受川菜影响较深,但味道不如川菜强烈浓厚,比较纯和清淡,重本味。
- 滇南菜:以汉族菜为主,主要包括玉溪、红河、文山等地的菜肴。滇南一带自明朝大移民以来深受江淮文化影响,故为云南本土汉族菜的发源地。
- 滇西/西南菜:主要包括云南哀牢山以西的地区。这些地方少数民族众多,故菜肴以少数民族菜为主。
另外,穆斯林还有独成一派的云南清真菜。因多以牛肉为主料,当地俗称「牛菜」。
禽蛋菜
汽锅鸡 |
板栗烧童鸡 |
三七根炖乌鸡
|
棕包尖炖鸡 |
白油鸡球丝瓜 |
竹荪烩鸡腰
|
生炸鹌鹑 |
澜沧江口味鸡(拉祜) |
魔芋豆腐鸡
|
宜良烤鸭 |
香芹酥乳鸽 |
竹筒鸡(哈尼)
|
雀肉松(哈尼) |
香茅草烤鸡(傣) |
番木瓜焖鸡(傣)
|
凉拌酸蚂蚁蛋(傣) |
贝母鸡(纳西) |
普米族醉鸡(普米)
|
怒族醉鸡(怒) |
壮家烧鸭(壮) |
辣血旺(壮)
|
岜夯鸡(壮) |
小刀鸭 |
|
米类制品及小吃
水产类
畜肉类
牛肉冷片(回) |
昆明羊汤锅 |
红河馊菜萝卜汤
|
扣肉 |
大理雕梅扣肉 |
腌菜炒肉
|
甜藠头炒肉 |
夹沙肉 |
叉烧宣腿
|
云腿月饼 |
竹筒烧肉(哈尼) |
牛干巴(回)
|
火烧干巴(小锤干巴)(傣) |
迤萨小黄牛干巴(哈尼) |
牛撒撇(傣)
|
腌酸牛角筋(傣) |
鸡肉烂饭(佤) |
柠檬干巴丝(傣)
|
螃蟹肉剁生(布朗) |
剁鸡糁(苗) |
红三剁
|
黑三剁 |
大薄片 |
|
素菜类
鸡豆腐 |
炖臭豆腐 |
水豆腐
|
腌菜煮洋芋 |
腌菜煮蚕豆 |
酥红豆
|
水腌菜 |
炒蕨菜 |
炒/凉拌玉荷花
|
金雀花炒鸡蛋 |
油炝莴笋 |
凉拌柴花(哈尼)
|
炒扁金刚 |
豆豉炒苦刺花(苗、哈尼) |
舂木瓜(傣)
|
凉拌冲菜 |
火镰肉炖羊肚菌 |
酿青头菌
|
油鸡枞 |
青椒火腿干巴菌 |
三丝干巴菌
|
酿松茸(纳西) |
炒牛肝菌 |
红烧青头菌
|
特色昆虫类
火锅、炊锅
图集
注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