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
桃源县位于中国湖南省西北部、沅江下游,是常德市管辖的一个县。区域总面积为4441.22平方公里。桃源县为湖南省第七大、中国第52大肉类生产大县市,因境内有桃花源而得名。 全县辖18个镇、20个乡、2个民族乡,常住总人口为80.92万人,县人民政府驻地漳江街道在延溪汇入沅水处。 地理桃源縣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其地理位置:西起牛車河鄉高峰村萬家河,東至木塘垸鄉仁豐村草鞋洲,直線距離約75公里;南起西安鎮薛家沖村獅子嶺,北至熱市鎮老棚村,直線距離約118公里,縣域面積4441.22平方公里,其縣域在湖南省縣(市)中居第四位。耕地面積為134.29萬畝,在全省縣(市)中居第一位。縣西與懷化市的沅陵縣、張家界市的慈利縣、永定區交界,東與常德市的臨澧縣、鼎城區接壤,北枕石門縣,南抵益陽市的安化縣。該縣經度:111° 29' 東,緯度:28° 55' 北 县域为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段,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特点是冷热四季分明,干湿两季明显,多年平均气温为16.5℃。年平均气温分布除南部和西北部山区低于16.0℃之外,其余均在16.0—16.5℃之间。月平均气温以1月最低,为4.5℃,7月最高,为28.5℃,3—10月皆在10℃以上。县域位于雪峰山北端以安化县为中心的多雨区边缘,雨量由南向北递减。年平均降水量为1447.9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年日照时数1531.4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5%,无霜期283天。 在区域农业地貌中,河湖冲积平原占13.4 %,低丘岗地占49.3 %,丘陵山地占36.0 %,其余为沅水干流水面。 人口根据湖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桃源县常住人口为809220人[2],男性人口占比50.54%,女性人口占比49.46%,年龄结构中0-14岁占比15.81%,15-59岁占比57.33%,60岁以上占比26.86%,65岁以上占比20.89%。 全县人口为92.7万,主要民族汉族占99.24%,此外还有回族、维吾尔族、土家族、满族等10个少数民族。 政治现任领导
经济2008年GDP达到109.3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登上2.99亿元台阶,经济总量和财力均列全市第一位,人民生活整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09年,据初步核算桃源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9197万元,同比增长0.5%。其中一产业增加值515096万元,增长5.0%;二产业增加值303389万元,下降15.6%;三产业增加值360712万元,增长11.2%。分阶段看,一季度增长8.0%,上半年下降4.8%,一至九月累计下降6.2%,全年增长0.5%。结构比为43.7:25.7:30.6。 交通公路火车机场桃花源机场(CGD) 旅游
行政区划桃源县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23个镇、2个乡、2个民族乡[3]: 漳江街道、浔阳街道、陬市镇、盘塘镇、热市镇、黄石镇、漆河镇、理公港镇、观音寺镇、龙潭镇、三阳港镇、剪市镇、茶庵铺镇、西安镇、沙坪镇、桃花源镇、架桥镇、马鬃岭镇、夷望溪镇、双溪口镇、九溪镇、牛车河镇、杨溪桥镇、郑家驿镇、木塘垸镇、青林回族维吾尔族乡、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佘家坪乡和泥窝潭乡。 建制沿革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洞庭郡。 秦朝时期,属黔中郡。 西汉时期,属武陵郡临沅县的一部分。 东汉时期,置沅南县,隶属武陵郡。 隋开皇三年,合临沅、沅南、汉寿三县为武陵县,隶属朗州。 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析武陵县地置桃源县。 名人民俗宗教县内以信仰道教和伊斯兰教的信徒居多。桃花源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道教圣地之一,被道家称作三十六洞天里的“白马玄光之天”。明洪武初年,一支新疆维吾尔族、回族人在县内落籍,伊斯兰教随之传入。枫树维回乡建有清真寺。 民间曲艺民间流行舞龙、舞狮、九溪乡一带流行的板龙灯,三棒鼓、渔鼓、老丝弦等民间曲艺流传. 武陵戏是深受桃源人民喜爱的地方剧种。县里有专业的戏剧团。1979年该剧团作为湖南省唯一被选拔进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的县级剧团,演出的现代戏《发霉的钞票》获全国演出二等奖和剧本创作奖。为了后继有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拨专款成立了小演员班,使该剧团焕发出勃勃生机。 傩戏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桃源傩戏在民间仍广为流传并保留着原始的特色。2000年在桃源召开了国际傩戏研讨会,2002年还举行了全县傩戏会演。三阳港镇被誉为傩戏之乡。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