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英語:The Palace Museum),又稱北京故宮[2],是位于中国北京紫禁城内的博物館。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並將溥儀驅逐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它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佔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为基础。2012年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万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万人次[3],可以说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繁忙的博物馆。[4] 历史1924年10月,冯玉祥率胡景翼、孫岳在北京發動甲子兵变(又稱北京政變),推翻曹錕,11月5日廢溥仪的皇帝頭銜,并将其逐出紫禁城。李石曾先生当即建议设立清室古物保管委员会,及清室善后委员会,并于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前,逊帝溥仪早已将1200余件书画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宝运出宫。 1933年华北形势突变,于是国民政府命令:故宫南迁文物。当时共计13491箱,部分文物南迁后,北平故宫本院也留有相当多的珍品。后来又因八年抗战,日本入侵南京,故宮文物再向西迁,分為北、中、南三路经火車和水運。經三年多至四川。後抗戰勝利,故宮文物又再度運回南京。1948年到1949年,国民政府将文物运往台湾本島保存,因战争形势突变只运了三次,其中第三次拟搬运1700箱,由于运输舰舱位余地有限,加之仅有24小时装船时间,结果只运出972箱,另728箱也留在了大陆;但運至臺灣的文物皆為精挑細選的文物,所以意義仍十分重大。1万多箱南迁文物中总共运臺2972箱,占南迁箱件数的22%。期间南京中央政府曾下令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选择留平文物菁华装箱,分批经火车运至南京,马院长以各种理由推延装箱,后来一箱也未运走。四散中國各地的古物已在1970年代以後陸續運回故宫博物院,但仍有台北國立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重慶博物館等機構收藏保存清代故宮文物。 1965年11月12日,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臺北市士林区外雙溪恢復設置国立故宮博物院,以存放在臺灣的2972箱文物。为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区分,通称为“台北國立故宫博物院”,简称“台北故宫”。 大事记
藏品据1925年出版的《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报告》记载,有一百一十七万餘件宫廷遗留的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书画、陶瓷、珐琅器、漆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匏、金铜宗教造像、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另外,还有大量图书、典籍、文献、档案等。 虽然清宫最精華旧藏文物于1948到1949年迁往臺北故宫,但通过收回溥仪私带出宫的珍品,接受民间捐赠,并轉往地下進行考古发掘,故宫博物院在1949年以后进一步丰富了馆藏,文物总数达到186269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683336件、一般文物163969件、标本15385件,涵盖几乎整个古代中国文明发展史和几乎所有文物门类。[21]这180万件(套)藏品分为231个类别,含15.6万件纸质文物,16万件青铜器,1.1万件金银器,1.9万件漆器,30.6万件陶瓷。截至2016年左右,包括故宫博物院在内的中国内地博物馆系统4510座博物馆共收藏珍贵文物401万件(套),故宫博物院的168万件珍贵文物占其中的42%,故宫博物院藏品数量居中国博物馆首位[22]。 古书画故宫博物院共藏有绘画、壁画、版画、书法、尺牍、碑帖约14万件,占世界公立博物馆所藏中国古代书画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5]:150。故宫书画馆设在武英殿内,每年春到秋季举办两到三期常设书画展。 绘画:故宫博物院藏元代及以前绘画近420件[23],其中17件入选国家文物局《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历代绘画精品如下:[24]
书法:故宫博物院藏元代及以前书法310件[23],其中11件入选国家文物局《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历代书法精品有:[26]
陶瓷共计收藏有35万件,一级品1100多件,二级品约5.6万件,从全国110多个窑口所采集的3万余片陶瓷标本。以及新石器时代彩陶、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瓷器、清代嘉庆至宣统官窑瓷器、历代民窑瓷器以及古陶瓷窑址标本等均有丰富的收藏。 著名的有:
青铜器馆藏历代铜器1.5万余件,其中先秦青铜器约1万件,有铭文的1600余件,是国内外收藏中国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博物馆。另外有历代货币1万余枚、铜镜4000面、印押1万余件。著名的有西周师旂鼎、春秋能原鎛。 工艺类藏品收藏有玉器28461件。漆器、珐琅、玻璃、金银器、竹木牙角雕刻,以及笔墨纸砚等,共计101355件。此外,还收藏盆景1442件,匏器590件。著名的有:“大禹治水”玉山。 宫廷类文物从代表皇权的典制文物到皇家日常生活用品文物,无所不藏。例如清代玉玺“二十五宝”;反映清代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天文仪器、钟表等;并且还收藏有大量萨满教与藏传佛教的法器、祭器、造像、唐卡等,还完整地保存了宫廷中一些藏传佛教及道教殿堂的原状。 图书典籍收藏有存数量不多的宋元版书(多已调拨给中国国家图书馆);现存的明清抄、刻本,品种、数量众多,包括内府修书馆的稿本,呈请皇帝御览、待刻之书的定本,从未发刻的清代满、蒙、汉文典籍,便于皇帝阅览的各式书册,以及为宫内外殿堂陈设而特制的各种赏玩性书册。此外还有翰林学士、词臣自撰的未刊行书籍,各地藏书家进呈之书;一大批宫中戏本和档案;帝后服饰和器物小样、“样式雷”建筑图样(燙樣)、舆图等特藏文献,等等,以上共约19.5万册(件)。另有20余万块精美的武英殿“殿本”的原刻书版。 展馆
紫禁城外的展馆有: 机构设置历任领导民国北洋时期
民国南京时期
故宫博物院第一届理事会(1928年10月8日-1933年7月22日) 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第二届理事会(1933年7月22日-1934年4月4日) 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第三届理事会(1934年4月4日-1936年5月26日) 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第四届理事会(1936年5月26日-1949年2月19日)
共和国时期
相关影视作品参见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