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工程
211工程(英语:Project 211),俗称“211院校”[可疑],是指1995年11月1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針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所实行的一项政策。“211”的含义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1] 1995年1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国家教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的通知》。《“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是“211工程”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明确规定了“211工程”总体建设目标及任务、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九五”期间的建设规划任务、具体建设方式、工程建设资金以及建设程序与组织管理等。共15所大学入选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1996年12月,首批高校增加80所至总共95所。 2005年,12所高校第二批纳入211工程。2005年底,新增1所高校进入211工程第三批。2008年,211工程第四批新增5所高校。 211工程的目的在于将中国的高等学校系统化。随着工程的实施,许多过去被国家其他部门管辖的高等院校被纳入教育部的管辖范围,许多高校被合并;从全国各地挑选出的约100个高等学校被设立为重点高校,这些学校在资金中获得优先对待。2011年3月7日,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第四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时表示,985工程、211工程已经关上大门,不会再有新的学校加入。 2014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开始逐渐淡化985工程与211工程,拨款开始向高水平学科倾斜,211计划已被较少提及。同年,有211工程建设高校校长称211工程已于2013年底停止拨款。[2]而自2015年起的教育部工作要点中已不见“985工程”和“211工程”[3]。“211工程”重点学科及规划逐步被新提出的“1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所取代。[4] [5]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将“211工程”“985工程”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同年11月,由国务院印发,决定统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6] 2016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语委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教政法〔2016〕12号[7]),宣布《“985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失效[7],已失效的规范性文件不再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2016年6月29日,教育部宣布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8] 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共有140所大学入选),112所原211工程院校全部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9]。 2022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其中《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中所列15所受到警示高校有14所是原211工程院校,若2023年整改期满最终评审尚未通过,受警示高校将被取消“双一流”建设高校地位。[10] 与211工程相似的另一个同类概念是985工程。 院校名单以下是国家级“211工程”建设的高校列表,名单按照省区排列。截至2009年1月5日,国家级211工程名单共有各类高校112所,其中普通院校109所、军事院校3所。[11]表中标注985的院校亦属985工程。 211工程高校的设立、合并、升降、更名公示
尚未有两所985高校之间的合并。 2005年9月,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2005年“211工程”项目建设方案编制和论证审批工作的通知》(211部协办[2005]6号),并要求决定增补的院校编制建设方案及立项审核[17],同时有新闻称211工程增补12所大学[18]。随即有新闻辟谣称增补传言不属实[19],但最后确认除广州中医药大学未进入211工程外,其余院校均在增补行列。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