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share facebook share twitter share wa share telegram print page

 

庐陵郡

历代变更
設置秦朝
使用状况江西省吉安市
东汉廬陵郡
三國廬陵郡
西晉廬陵郡
南北朝廬陵郡(宋)
廬陵郡(齊)
廬陵郡(梁)
廬陵郡(陳)
隋朝吉州→廬陵郡(607年)
改稱為吉州(622年)
唐朝吉州→廬陵郡(742年)
改稱為吉州(758年)

庐陵郡是中国汉朝唐朝的一个,其范围历代均有变化,但核心区域一直在吉泰盆地,大致相当于今吉安市辖境。

建置沿革

六朝

东汉灵帝末(184-189),扬州刺史刘遵上书请置庐陵郡,初平二年(191),分豫章郡置庐陵郡[1]。建安四年(199),孙策遣孙辅取庐陵郡地,改庐陵县为西昌县,分置诸县。至晋太康年间,下辖十县:西昌、高昌、石阳、巴丘、南野、东昌、遂兴、吉阳、兴平、阳丰,(郡)治西昌。[2]晉惠帝元康元年(291年),置江州,庐陵郡改隸江州。後來,庐陵郡移治石阳縣,南野縣改隸南康郡[3]

隋唐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滅陳,廢廬陵郡,其地屬吉州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吉州为廬陵郡。廬陵郡領四縣:庐陵、泰和、安福、新淦。[4]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平林士弘,改廬陵郡为吉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吉州為廬陵郡。廬陵郡領五縣:廬陵、太和、安福、新淦、永新。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復改廬陵郡為吉州。[5]

人口

  • 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廬陵郡有12200戶。[2]
  •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廬陵郡有4455戶,31271口。[3]
  • 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廬陵郡有23714戶。[4]
  • 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廬陵郡有37752戶,237032口。[5]

行政長官

廬陵太守(194年—385年)

  • 孫輔,字國儀,吳郡富春人,漢獻帝兴平元年(194年)由孫策任命。[6]
  • 僮芝,丹楊人,漢獻帝兴平元年(194年)自署。[7]
  • 呂岱,字定公,廣陵海陵人,漢獻帝延康元年(220年)離任。[8]
  • 步璣,臨淮淮陰人,晉武帝泰始八年(272年)領,旋為孫吳所殺。[9]
  • 孟揖,江夏鄂人,晉惠帝元康中在任。[10]
  • 虞潭,字思奧,會稽餘姚人,晉懷帝永嘉中領。[11]
  • 周嵩,字仲智,汝南安成人,晉元帝時在任。[12]
  • 王嶠,字開山,太原晉陽人,晉成帝咸和初出任,尋卒官。[13]
  • 羊聃,字彭祖,泰山南城人,晉成帝時免官。[14]
  • 虞胤,济阳外黄人,晉成帝咸康元年(335年)卒官。[15]
  • 孔倫,晉成帝咸康中在任。[16]
  • 孔啟,魯郡人,東晉時在任。[17]
  • 鄧遐,字應遠,陳郡人,晉孝武帝寧康中追贈。[18]

廬陵相(385年—420年)

廬陵內史(420年—424年)

廬陵太守(424年—426年)

廬陵內史(426年—477年)

廬陵太守(477年—482年)

廬陵內史(482年—502年)

  • 劉靈哲,字文明,平原人,齊武帝永明初在任。[24]
  • 江淹,字文通,濟陽考城人,齊武帝永明中在任。[25]
  • 紀僧真,丹楊建康人,齊東昏侯永元中在任。[26]
  • 蕭穎孚,蘭陵人,齊和帝中興元年(501年)出任,戰敗而逃。[27]

廬陵太守(502年—509年)

廬陵內史(509年—550年代)

廬陵太守(550年代—565年)

  • 陸子隆,字興世,吳郡吳人,陳文帝天嘉二年(561年)到五年(564年)在任。[30]

廬陵內史(565年—589年)

  • 樊猛,字智武,南陽湖陽人,陳廢帝光大元年(567年)出任。[31]
  • 任忠,字奉誠,小名蠻奴,汝陰人,陳宣帝太建五年(573年)在任。[32]
  • 蕭廉,陳後主禎明三年(589年)降隋。[33]

廬陵郡太守(607年—622年)

廬陵郡太守(742年—758年)

國主

東晉廬陵國(385年—420年)

廬陵國(385年—420年)[36][37]
以淮肥之功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廬陵郡開國公 文靖公 謝安 385年追封
2 廬陵郡開國公 謝瑤 謝安長子
3 廬陵郡開國公 謝該 謝瑤子
4 廬陵郡開國公 謝承伯 謝該弟子
宋受禪,降封柴桑縣開國侯

南朝宋廬陵國(420年—424年,426年—477年)

廬陵國(420年—424年,426年—477年)丨食邑3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廬陵郡王 孝献王 劉義真 420年—424年 宋武帝第二子
國除,426年復
2 廬陵郡王 昭王 劉紹 432年—452年 劉義真弟子
3 廬陵郡王 恭王 劉敬先 ?—465年 劉紹兄子
4 廬陵郡王 劉子輿 465年—466年 劉紹兄子
5 廬陵郡王 劉德嗣 467年—474年 劉紹弟子
6 廬陵郡王 元王 劉暠 475年—477年 劉義真從父兄孫
無子,國除

南朝齊廬陵國(482年—494年)

廬陵國(482年—494年)丨食邑2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廬陵郡王 蕭子卿 482年—494年 齊武帝第三子
伏誅,國除

南朝齊廬陵國(494年—502年)

廬陵國(494年—502年)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廬陵郡王 蕭寶源 494年—502年 齊明帝第五子
伏誅,國除

南朝梁廬陵國(509年—550年代)

廬陵國(509年—550年代)|食邑2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廬陵郡王 威王 蕭續 509年—547年 梁武帝第五子
2 廬陵嗣王 蕭應 蕭續第二子

南朝陳廬陵國(565年—589年)

廬陵國(565年—589年)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廬陵郡王 陳伯仁 565年—589年 陳文帝第八子
陳亡,國除

參見

参考文獻

引用

  1. ^ 宋《太平御览》:吉州,南朝雷次宗《豫章记》曰:灵帝末,扬州刺史刘尊上书,请置庐陵、鄱阳二郡。献帝初平二年,始立郡。《太平寰宇記》引《豫章记》但作興平二年(195)。庐陵郡的设立,目前所见旧志通常称吴置或孙策置,从更接近于东汉的北宋《太平御览》所存南朝雷次宗所记,结合西晋《三国志·刘繇太史慈士燮传》“慈见策曰:又丹杨僮芝自擅庐陵,诈言被诏书为太守。…顷之,遂定豫章。”庐陵郡应在建安四年(199)孙策取得庐陵地之前已经存在。
  2. ^ 2.0 2.1 《晉書 卷十五 志第五 地理下》
  3. ^ 3.0 3.1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
  4. ^ 4.0 4.1 《隋書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5. ^ 5.0 5.1 《舊唐書 卷四十 志第二十》
  6. ^ 《三國志 卷四十六 吳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弟一》
  7. ^ 《三國志 卷五十一 吳書六 宗室傳第六》裴註引《江表傳》
  8. ^ 《三國志 卷六十 吳書十五 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
  9. ^ 《三國志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10. ^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11. ^ 《晉書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12. ^ 《晉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13. ^ 《晉書 卷七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14. ^ 《晉書 卷四十九 列傳第十九》
  15. ^ 《晉書 卷九十三 列傳第六十三》
  16. ^ 《隋書 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七》
  17. ^ 《晉書 卷九十一 列傳第六十一》
  18. ^ 《晉書 卷八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19. ^ 《宋書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20. ^ 《宋書 卷八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
  21. ^ 21.0 21.1 《宋書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22. ^ 《宋書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23. ^ 《南齊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24. ^ 《南齊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25. ^ 《梁書 卷十四 列傳第八》
  26. ^ 《南齊書 卷五十六 列傳第三十七》
  27. ^ 《梁書 卷十 列傳第四》
  28. ^ 《梁書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29. ^ 《周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
  30. ^ 《陳書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六》
  31. ^ 《陳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
  32. ^ 《陳書 卷五 本紀第五》
  33. ^ 《隋書 卷四十 列傳第五》
  34. ^ 《唐故宋州刺史清河郡公李府君墓志铭并序》
  35. ^ 《唐刺史考全编》
  36. ^ 《晉書 卷九 帝紀第九》
  37. ^ 《晉書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来源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


Index: pl ar de en es fr it arz nl ja pt ceb sv uk vi war zh ru af ast az bg zh-min-nan bn be ca cs cy da et el eo eu fa gl ko hi hr id he ka la lv lt hu mk ms min no nn ce uz kk ro simple sk sl sr sh fi ta tt th tg azb tr ur zh-yue hy my ace als am an hyw ban bjn map-bms ba be-tarask bcl bpy bar bs br cv nv eml hif fo fy ga gd gu hak ha hsb io ig ilo ia ie os is jv kn ht ku ckb ky mrj lb lij li lmo mai mg ml zh-classical mr xmf mzn cdo mn nap new ne frr oc mhr or as pa pnb ps pms nds crh qu sa sah sco sq scn si sd szl su sw tl shn te bug vec vo wa wuu yi yo diq bat-smg zu lad kbd ang smn ab roa-rup frp arc gn av ay bh bi bo bxr cbk-zam co za dag ary se pdc dv dsb myv ext fur gv gag inh ki glk gan guw xal haw rw kbp pam csb kw km kv koi kg gom ks gcr lo lbe ltg lez nia ln jbo lg mt mi tw mwl mdf mnw nqo fj nah na nds-nl nrm nov om pi pag pap pfl pcd krc kaa ksh rm rue sm sat sc trv stq nso sn cu so srn kab roa-tara tet tpi to chr tum tk tyv udm ug vep fiu-vro vls wo xh zea ty ak bm ch ny ee ff got iu ik kl mad cr pih ami pwn pnt dz rmy rn sg st tn ss ti din chy ts kcg ve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