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share facebook share twitter share wa share telegram print page

 

陪都

陪都,另稱留都次都副都別都等,指一個政權首都之外另外設立的都城,一般不設中央政府機構,通常不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大部份陪都至少都是區域性的中心城市,極少數陪都實際就是全國性的政治中心或實際上的首都。

漢字文化圈中,「留都」、「別都」、「副都」、「次都」、「陪都」、「行都」等概念意義上相近但略有差別,如留都指首都遷徙後原來的舊都,而行都(另稱行在)即指具有臨時性質的實際首都稱為行都。以上在古代均為重要政治制度之一,現代類近相對應的概念為臨時首都多重首都

歷史上,南宋紹興八年定臨安為行都,建康改為留都。清朝遷都北京盛京(又稱奉天,今遼寧瀋陽)作為留都。1932年淞滬抗戰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曾以洛陽為行都及以西京為陪都,同年暫時確定安全後還都南京。1937年11月因中日全面開戰日軍兵臨南京城下而將中央政府遷移到重慶,隨後該地成為陪都,直至日本投降方還都南京

臨時首都

临时首都是在某一政府对原先首都出现控制上的困难时,选定作为政府运作基地的其他城镇。設定临时首都最常见的原因是戰爭导致原政府的首都受敵對武裝勢力威脅,或甚至成為偏安政府。世界历史上较著名的临时首都包括:

多重首都

多重首都在世界历史上乃至现代都有所见。一类是古代的权臣把持朝政、架空皇帝时,往往在首都之外另设一个行政中心,例如东汉末年汉献帝的朝廷在许昌,丞相曹操在东魏首都在邺,掌权的大将高欢晋阳;唐朝末年首都在长安(唐昭宗时迁都洛阳),把持朝政的朱全忠汴梁武家掌权时代的日本天皇基本上一直在京都,而掌控实权的鐮倉幕府镰仓丰臣政權大阪江戶幕府江户。一类多重首都是将各项首都功能在多座城市之间分散,例如南非的“三重首都”比勒陀利亞开普敦布隆方丹分别是行政、立法和司法机构驻地;统一之后的德国将柏林作为行政首都,波恩作为立法首都,直至德國國會大廈重建完成後才結束其立法首都的地位。另一类是依照季节将政府在不同城市之间搬迁,例如英属印度时代将德里作为冬都,西姆拉作为夏都。最后,由于历史原因,已经不再作为首都的城市可能仍旧担当一部分首都的功能,例如当代的波昂继续作为部分德国联邦政府机构驻地;特拉维夫原为临时首都,在以色列定都耶路撒冷后由于后者归属问题未解决,因此大多数国家使馆继续留驻特拉维夫;日本迁都东京后原首都京都仍旧保留皇宫等。

纵观世界历史,陪都制度只存在于以古代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各国,它始于中国西周时期的“两京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的创举,但并非世界独创。作为与首都同时长期设置的都城的陪都是“多重首都”制度的一种。而作为战时或其他特殊时期使用的陪都则是“临时首都”的一种。

历代陪都的设置,大体分为五种情况:

  1. 首都不在全国的地理中心而偏于边地,不利于统治者管辖全境,故有必要在位置适中的地方设置陪都,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如西周的雒邑明朝初年的北京開封府
  2. 政权兴起于边疆,原先建都也在边疆,后来政权强大,入主中原,为了便于控制全境而迁都内地,同时将原来的首都改为陪都。这种情况以非漢族政权居多,如金朝的上京会宁府清朝盛京奉天府
  3. 首都本为全国政治和军事中心,但随着全国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首都已不具有优势,乃在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便利的地方营建陪都。这种情况下的陪都往往和首都并列为全国性政治中心,如兩代的东都洛阳河南府)。
  4. 统治者因巡幸或躲避战乱临时住过或長期因戰爭遷駐辦公的地方,为了纪念而建陪都。这种情况下的陪都往往就是临时首都或实际首都。如唐朝安史之乱后的成都府、南宋杭州府(臨安府)、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陪都重庆等。
  5. 君主的興起之地(或出生地祖籍),常被称为“龙兴之地”,为了突出其地位以显示与其他地区不同因而设置陪都。如武周的北都并州、明朝的中都凤阳府。

历代设置的陪都都符合以上五种情况中的一种或多种。

例子

中國歷代

朝鮮半島

  • 王氏高丽
    • 开城:开城本为王氏高丽首都,号皇都,后改号王京,又俗称松都、松京、开京等。辛禑王八年(1382年)八月迁都南京(今首尔),王京成为陪都。第二年(1383年)二月还都王京,再为首都。恭让王二年(1390年)七月迁都南京,命安宗源、尹虎留守王京,再为陪都。三年(1391年)二月,恭让王还都王京,自是直到高丽王朝灭亡、朝鮮王朝迁都汉阳之前,其首都地位未再改变。
    • 平壤:918年高丽太祖王建推翻弓裔,在高句丽故都平壤建立王氏高丽政权,第二年(919年)把首都迁往自己的故乡松岳郡(今开城),改称开州;为了纪念自己的发家之地平壤,926年王建升平壤为“西京”,作为首都皇都(今开城)的陪都,置留守官。一直到1392年王氏高丽灭亡,西京一直是王氏高丽的陪都。
    • 庆州:935年王建攻占新罗首都金城(今庆州),改金城为庆州,新罗灭亡。987年升庆州为“东京”,置留守官,与平壤同为东、西两陪都。1012年取消京号,仍为庆州。
    • 汉阳:1010年契丹入侵高丽,高丽显宗放弃王京开城府,南逃汉阳(今首尔),升汉阳为“南京”,作为临时首都和陪都,与西京(平壤)和东京(庆州)号为“小三京”。辛禑王八年(1382年)八月迁都南京,成为首都。第二年(1383年)二月还都王京,南京再为陪都。恭让王二年(1390年)七月迁都南京,命安宗源、尹虎留守王京,南京再为首都。三年(1391年)二月,恭让王还都王京,南京再为陪都,直到王氏高丽灭亡、朝鮮王朝迁都汉阳。
  • 大韩帝国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72年以前)
  • 大韓民國

日本

俄罗斯

参见

参考文献

引用

  1. ^ 1.0 1.1 陳布雷等編著.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8-06-01. 

来源

书籍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


Index: pl ar de en es fr it arz nl ja pt ceb sv uk vi war zh ru af ast az bg zh-min-nan bn be ca cs cy da et el eo eu fa gl ko hi hr id he ka la lv lt hu mk ms min no nn ce uz kk ro simple sk sl sr sh fi ta tt th tg azb tr ur zh-yue hy my ace als am an hyw ban bjn map-bms ba be-tarask bcl bpy bar bs br cv nv eml hif fo fy ga gd gu hak ha hsb io ig ilo ia ie os is jv kn ht ku ckb ky mrj lb lij li lmo mai mg ml zh-classical mr xmf mzn cdo mn nap new ne frr oc mhr or as pa pnb ps pms nds crh qu sa sah sco sq scn si sd szl su sw tl shn te bug vec vo wa wuu yi yo diq bat-smg zu lad kbd ang smn ab roa-rup frp arc gn av ay bh bi bo bxr cbk-zam co za dag ary se pdc dv dsb myv ext fur gv gag inh ki glk gan guw xal haw rw kbp pam csb kw km kv koi kg gom ks gcr lo lbe ltg lez nia ln jbo lg mt mi tw mwl mdf mnw nqo fj nah na nds-nl nrm nov om pi pag pap pfl pcd krc kaa ksh rm rue sm sat sc trv stq nso sn cu so srn kab roa-tara tet tpi to chr tum tk tyv udm ug vep fiu-vro vls wo xh zea ty ak bm ch ny ee ff got iu ik kl mad cr pih ami pwn pnt dz rmy rn sg st tn ss ti din chy ts kcg ve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