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share facebook share twitter share wa share telegram print page

 

柏文蔚

柏文蔚(1876年6月8日—1947年4月26日),字烈武安徽省鳳陽府寿州人,中国民主革命家,清末民初军事将领、政治人物。

生平

清末的活动

1896年(光緒24年)他中秀才。此後,他入安徽大学堂。1902年,传闻清政府和俄国签订密约,安徽籍留日学生陈仲甫(独秀)、潘赞华等和安徽大学堂安徽武备学堂学生柏文蔚、郑赞丞等在安庆组织励志学社[1]1902年(光緒28年),他和趙声南京组织强国会,图谋反清。因事洩而失敗,他回到安徽省入安徽武備学堂

1904年(光緒30年)他任安徽公学教員。1905年(光緒31年),陳独秀组织岳王会,他任南京分会分会長。同年9月,他应南京第9鎮第17協第33標第2营管带趙声的招聘,任该营前隊隊官。趙声任第33標標統后,柏文蔚升任第2营管带。

1906年(光緒32年),他加入中国同盟会。同年秋,柏文蔚和同郷孫毓筠共謀以炸弹暗杀两江总督端方。刺杀失敗后,他逃到東北,加入吉林省胡殿甲所率的吉強軍。1907年(光緒33年),吴禄貞负责吉林省边境事務,经吴推举,柏任参謀。1908年(光緒34年)吴任新軍第1鎮鎮統,柏任哈尔滨屯田营管带。1910年(宣統2年)2月,他任奉天督練公所参謀。

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柏文蔚题赠北京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的照片

1911年(宣統3年)夏,他和馮麟閣藍天蔚计划在東北举行起义。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发,柏文蔚回到南方,参加攻打南京。同年11月,柏任寧軍第1軍統制。

1912年(民国元年)1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柏文蔚軍改为中華民国第1軍。1912年1月15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授予陆军左将军加大将军衔。4月,为停止安徽省的政治混乱,率軍入安徽省。此后继孫毓筠署理安徽都督兼民政長。7月,柏正式被任命为安徽都督,9月获授陸軍中将位(1912年9月24日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授陆军中将并加上将衔)。他统治安徽省时期,致力于禁止鸦片等民政改革。

1913年(民国2年)5月,柏文蔚和湖南都督譚延闓江西都督李烈鈞广東都督胡漢民联名通电,反对袁世凱善後大借款。6月,袁罢免了柏、李、胡三位都督,并派軍队南進。7月,柏发表了反袁派都督各省独立宣言,举兵反袁。二次革命爆发。此后,反袁派敗北,柏流亡日本。

1914年(民国3年)他加入中華革命党。1915年(民国4年)12月護国战争爆发,柏文蔚到南洋为護国軍募集資金。1916年(民国5年)2月29日他归国,到上海。1916年10月8日再授陆军中将并加上将衔。

護法战争后

柏文蔚

1918年(民国7年)10月,孫文发动護法战争,柏文蔚支持,被任命为靖国軍川顎聯軍前敵总指揮。此後他在孫文手下历任重要軍職。1921年(民国10年)5月,他任总統府顧問。1922年(民国11年)4月,他任長江上游招討使。1924年(民国13年)1月他任北伐討賊軍第2軍軍長。同月,他当选中国国民党中央執行委員。

孫文死後的1926年(民国15年)8月,他任国民革命軍第33軍軍長,转战安徽省各地。1927年(民国16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清党,柏文蔚发表声名反对。9月寧漢合流後,他被罢免第33軍軍長,改任国民政府委員。1927年冬,他在寿县成立北路宣慰使署学兵团,参与筹办的有许多中国共产党派出的人员如孙一中廖运泽孙天放张慕韩陶之光叶守成王孜堂陶秉哲廖运周许光达等,1928年2月6日该团开学。

1928年(民国17年)8月,柏文蔚加入反蒋介石的中国国民党改組同志会。11月他被中国国民党除名。1930年(民国19年)反蒋各派召开北平扩大会議,他任常務委員,后反蒋派敗北。1931年(民国20年),他获得中国国民党恢復党籍。此後他和馮玉祥主张国共合作对日抗战。

1947年(民国36年)他引退。同年4月26日,國民政府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中央執行委員柏文蔚在上海病故。[2]:8342他晚年过着清貧的生活,在困窮中病逝。享年72歲。

評價

章太炎評價四督之柏文蔚:「柏文蔚近于無能,不通事理,且無一定主義,不能獨立處事。」[3]四督指江西都督李烈鈞、湖南都督譚延闓、安徽都督柏文蔚、廣東都督胡漢民,四人于1913年5月共同反對善後大借款,章太炎即評於此事發生后。

误读

2016年,张耀杰出版《民初命案:陈其美的黑道传奇》一书,在书中称:“我最近翻阅中华书局1983年版《孙中山全集》第三卷,意外发现孙中山针对柏文蔚、李烈钧、陈炯明等人白纸黑字的谋杀指令。此项指令从来没有被相关学者认真解读过,甚至于连柏文蔚本人,在生前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曾经面临的生命危险。”依据是1916年3月孙中山写给居正的信中说:“柏(文蔚)宣誓入党,最近亦有书来达意,果到青岛,请当日人面与之相见。叩其服从弟命令否?如彼唯唯,则兄应以总司令地位临之,使就范围。否则,当托萱兄设法去之,毋使纷扰。”[4]但学者杨天石批评道:柏文蔚原来不赞成孙中山发动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属于以黄兴为首“欧事研究会”一派。后来转变态度,加入中华革命党,并于3月7日上书孙中山,表示愿意重新在长江一带“谋举义帜”,要求孙中山“指示机宜”。当时,孙中山已任命居正为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以日人萱野长知为顾问,一心一意在青岛指挥山东起义,初时颇有进展。孙中山此函是告诉居正,如果柏文蔚来到青岛,首先须问其是否服从孙的命令,在其表态同意后,就用总司令的身份接待柏,使其接受领导,否则,就托日本顾问萱野长知“设法去之”。这里的“去之”,意思是使柏文蔚离开青岛,免其在指挥机关中提出不同意见,增加“纷扰”。张耀杰将其解释为“密杀令”,完全是误读。试问,柏文蔚放弃原来的立场,投奔孙中山麾下,孙中山却要命令日本人暗杀他。孙中山是疯了,还是丧心病狂?这样的误读还不止一处。[5]

参考文献

引用

  1. ^ 见中国近代史新编 下册,第208页
  2. ^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年7月. 
  3. ^ 章炳麟對於南省四督之月旦. 盛京時報 (奉天). 1913-06-07. 
  4. ^ 张耀杰. 《民初命案:陈其美的黑道传奇》. 台北秀威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7月. 
  5. ^ 杨天石,张弘. 历史学视野下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PDF). 社会科学论坛. 2016, (12): 142. 

来源

书籍
网页

外部链接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
前任:
孫毓筠
安徽都督
1912年4月 - 1913年6月
(至1912年7月为署理)
繼任:
孫多森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


Index: pl ar de en es fr it arz nl ja pt ceb sv uk vi war zh ru af ast az bg zh-min-nan bn be ca cs cy da et el eo eu fa gl ko hi hr id he ka la lv lt hu mk ms min no nn ce uz kk ro simple sk sl sr sh fi ta tt th tg azb tr ur zh-yue hy my ace als am an hyw ban bjn map-bms ba be-tarask bcl bpy bar bs br cv nv eml hif fo fy ga gd gu hak ha hsb io ig ilo ia ie os is jv kn ht ku ckb ky mrj lb lij li lmo mai mg ml zh-classical mr xmf mzn cdo mn nap new ne frr oc mhr or as pa pnb ps pms nds crh qu sa sah sco sq scn si sd szl su sw tl shn te bug vec vo wa wuu yi yo diq bat-smg zu lad kbd ang smn ab roa-rup frp arc gn av ay bh bi bo bxr cbk-zam co za dag ary se pdc dv dsb myv ext fur gv gag inh ki glk gan guw xal haw rw kbp pam csb kw km kv koi kg gom ks gcr lo lbe ltg lez nia ln jbo lg mt mi tw mwl mdf mnw nqo fj nah na nds-nl nrm nov om pi pag pap pfl pcd krc kaa ksh rm rue sm sat sc trv stq nso sn cu so srn kab roa-tara tet tpi to chr tum tk tyv udm ug vep fiu-vro vls wo xh zea ty ak bm ch ny ee ff got iu ik kl mad cr pih ami pwn pnt dz rmy rn sg st tn ss ti din chy ts kcg ve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