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福及寶湖
廣福及寶湖(英語:Kwong Fuk & Plover Cove,代號P08)是香港大埔區議會下轄的選區,1994年設立,原稱廣福,2007年採用現名,現時議席懸空,前任區議員為大埔民主聯盟成員連桷璋。 範圍選區位於大埔區東南部,現時包括廣福邨大部分樓宇(廣仁樓、廣禮樓及廣義樓除外),以及私人樓宇寶湖花園、富盈門,名稱亦從廣福邨及寶湖花園組合而成。三個屋苑均於大埔發展為新市鎮後建成。與相鄰的大埔墟、六鄉新村舊唐樓有所不同。其中富盈門於2013年落成,是區內新落成的屋苑之一,寶湖花園則於1990年代初建成,而廣福邨則於1980年代中建成。值得一提的事,位於寶湖道一街之隔的新型私人樓宇麗湖閣,屬於大埔墟選區。 與其相連的選區有宏福選區(向東方向;由毗鄰廣福邨的居屋宏福苑及廣福邨部分樓宇所組成)、大埔滘選區(向東南方向;與廣福邨一街之隔)、大埔墟選區(向西、向南方向,以寶湖道(部分)及一小段寶鄉街為邊界),加上林村河北岸的大埔中、頌汀與及富明新選區。而屬於大埔中選區的大埔中心E區樓位於林村河以南,並被廣福及寶湖選區三面圍繞。 投票站因應人口分佈而設有兩個,分別位於廣福邨的廣福社區會堂及鄰近寶湖花園的大埔崇德黃建常紀念學校。地理上廣福邨與寶湖花園(及富盈門),亦被大埔河、兩所小學及大埔東昌街康體大樓所分隔,兩社區以寶湖道的跨河行車橋(附行人路)以及鄰近廣南休憩處的跨河行人橋互相連接。 沿革廣福邨及鄰近的宏福苑於1980年代中期落成,1985年區議會選舉,劃為單議席的大埔東南選區,由李浩輝當選。1988年區議會選舉,大埔東南選區定為兩議席,代表匯點的李浩輝及無黨派黃耀梓當選。1991年區議會選舉,則由自民聯王志強及匯點李浩輝勝出。 1993年港督彭定康推行政改方案改革區議會,取消所有委任議席及雙議席選區,全面實行單議席單票制,並改由選區分界及選舉事務委員會制定區議會選區,選區數目隨人口改變而大幅增加,當中原屬大埔東南選區的的廣福邨大部分樓宇劃為廣福選區,而廣福邨廣仁樓、廣禮樓及廣義樓則與鄰近的宏福苑劃入宏福選區。 1994年區議會選舉,競逐連任的大埔東南區議員王志強以自民聯及大埔居民聯會雙重身份於本區參選,遇上自由黨成員許逸華挑戰,最終王以超過七成得票,擊敗只得543票的許逸華當選。其後王志強在1995年區域市政局選舉的大埔西選區打敗民主黨馮智活當選區局議員。1997年自民聯併入港進聯,王改以港進聯成員身份活動。 1999年區議會選舉,王志強爭取連任,自由黨改派章可達挑戰,結果王以超過六成得票當選(1,798票對959票)。 2003年區議會選舉,自由黨未有參選,泛民陣營有前綫區鎮樺參選,受惠七一效應提高民主派支持者投票人數,區氏以1,716打敗得到1,625票的王。 因應選區人口減少至低於標準人口基數75%的法定下限[5](估計為12,491人;偏離-27.69%[6]) ,選管會2006年建議將原屬大埔中選區的寶湖花園、前大埔政府職員宿舍用地(現建成富盈門)[7][8]劃入廣福選區,2007年選舉生效,選區因而改名為廣福及寶湖並沿用至今[9]。 而香港協進聯盟於2005年併入民建聯,在2007年區議會選舉,民建聯派出林泉參選,以圖奪回本區席位,結果由於七一效應消散,林泉以超過六成得票的2,644票,打敗只有1,368票前綫區鎮樺及64票秦漢煬。 區鎮樺在2009年跟隨前綫加入民主黨,並且在2010年後接手鄭家富在大埔中的席位,結果2011年區議會選舉,廣福及寶湖選區林泉在未有對手下自動當選。 2015年區議會選舉,林泉退休,由同為民建聯的宏福區議員黃碧嬌轉區參選,同時有獨立候選人郭樹仁、周弘隆爭奪議席,最終黃碧嬌以接近三分二得票的2,248票擊敗另外兩人勝出。 2019年區議會選舉,黃碧嬌繼續於本區參選,對上由大埔民主聯盟所推薦的連桷璋。最終連桷璋以近一千票之差,擊敗時任大埔區議會主席的黃碧嬌。民主派時隔三屆再度贏得此議席,得票率亦有大幅增長。2021年5月9日,連桷璋在區議員宣誓條例通過前夕,決定辭任大埔區議員。[10] 歷屆議員
歷屆選舉結果
人口及選民根據政府統計處、選舉管理委員會及選舉事務處,廣福及寶湖選區的人口估算如下,而選民人數則來自選舉事務處(政府統計處與選舉管理委員會所定義的人口有所不同):
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廣福及寶湖選區大部分人口居於公屋(10,828人;選區總人口為13,235人)。而以家庭住戶居住的屋宇為統計單位,大部分住戶位於公屋(佔總數4,490個住宅單位的3,682個),大部分住戶均為租戶(3,872個租戶;數據不分租住公屋租戶或私人樓宇租戶;廣福邨不在租者置其屋計劃之內,故沒有擁有公屋的業主)。而以年齡計,在2016年之時,在總人口為13,235人之中,20歲或以上的人口被估算為11,474人;年齡中位數則為46.2歲。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