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日島戰役
南日島戰役(或稱南日島襲擊),是一場發生於1952年10月11日至15日中華民國國軍與中国人民解放军之間的一场战役,戰役由西方公司規劃,國軍戰勝後撤離。 簡介1950年韓戰爆發後,美國恢復對撤往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軍事與經濟援助,中華民國國軍重新獲得美制裝備與訓練;其中較具突破性的改變是美國軍援了機械化兩棲作戰的相關設備,兩棲戰鬥能量大增。 對美國來說,提供援助不僅為政治上的承諾,也意味著中華民國需要表示對其盟邦的協助承諾,最佳手段自然是以軍事行動表現;1952年9月中起,在韓國戰場前線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聯合國軍間再度爆發大規模戰役,美國因此希望國軍在東南沿海發起軍事行動,除了可分散中共注意力外,也藉以驗收軍事援助後建軍成果。作戰目標規劃則由長期佈建於沿海情蒐的西方公司指定,西方公司精準的挑選駐南日島(位於今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換防過渡時間點,確定島上防禦兵力只剩1個加強連,因此要求國軍對該地發起殲滅突擊作戰。 實際上,第一線部隊對於作戰策畫一無所知,大多是到10月9日才知曉[3][4],沒有甚麼特別的事前備戰或訓練行動;當天晚上,金門防衛司令部下轄之中華民國國軍第七十五師(師長汪光堯)藉夜色掩蔽始趁夜裝載登艦。 1952年10月10日凌晨,75師與反共救國軍等部隊分乘3艘中海級戰車登陸艦與十多艘機帆船抵達南日島;隨即轉乘海軍陸戰隊的LVT運輸車登島突擊。經過2天作戰,國軍大致肅清了南日島守軍。在南日島守軍遭國軍重擊之際,解放軍也急速調兵增援守軍;先後增援了2個營與2個連約1,000多人登島,然而這些部隊大多由閩籍新兵組建,戰力不強,隨即遭國軍擊潰俘虜。 就中華民國國軍記載,10月13日部隊便撤離南日島,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說法則是10月15日撤離。由於這場戰役的主規劃本身便非為占島設計,作戰完全是以見好即收;收容的解放軍俘虜在10月22日押往高雄,隨後抵達台北。 中華民國方面統計,中華民國陸軍繳獲輕武器有衝鋒槍、步槍1,000餘支、輕重機槍60餘挺、小炮等重火器40餘門,損失少於100人,俘虜800餘人。[5][6] 中國人民解放軍統計南日島人民损失鸡633只,鸭11只,猪324头,黄牛3头,衣服660件,粮食2,835斤,门板75块,棺材12口,羊10只,还有民眾11人被杀害,43人受伤,5人被掳往台湾。 仅数月后国军在附近的湄州岛又取得了一次小规模胜利,见湄州岛战斗。 事後1952年對福州軍區來說並不好過,當年國軍各種部隊在對東南沿海各處島嶼的突擊、海上的船隻截獲等任務上均大有所獲;不僅指揮官臉上無光,對北京當局來說也相當難堪。在韓戰尚未歇止之下,1953年獲選美國總統的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在就職後宣稱將不阻止國民黨反攻大陸的活動;由於韓國戰場與東南沿海戰場的膠著態勢,毛澤東要求解放軍檢討相關防務且制定增援計畫。 為此,福州軍區調整了相關佈署,強化近海增援的船舶裝備,這對解放軍能在1953年規模更大的東山島戰役中獲勝具有重大影響。 相關條目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