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share facebook share twitter share wa share telegram print page

 

迎春門 (臺南市)

臺灣府城大東門
大東門
迎春門、東安門
大東門(迎春門)外觀 地图
位置 中華民國台南市東區勝利路口
坐标22°59′14″N 120°13′03″E / 22.98711111°N 120.2175°E / 22.98711111; 120.2175
建成时间 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初建木柵門
乾隆元年(1736年)改建
1955年城樓倒塌
1975年以鋼筋混凝土重建
公众参观開放時間:全日開放中
參觀費用:無
官方名称臺灣府城大東門
類型登錄等級:國定古蹟
登錄種類:城郭
詳細登錄資料

迎春門,又稱臺灣府城大東門,是清朝臺灣府城的設置14座城門之一,位於今臺灣臺南市東區,當前屬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同時也是臺灣現存最具規模的城樓[1]

沿革

1920年的大東門

清領時期

雍正三年(1725年),臺灣府建城並開始修築木柵,第一座動工興建的城門便是大東門,最初興建時為木造且有樓臺的柵門。位於城廓的東南方,內接東門大街。由於城門位於東安坊,因此或稱東安門。乾隆元年(1736年),大東門改木道門為磚石城門。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臺灣爆發林爽文事件,事平之後,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城桓改為三合土,大東門改建為兩層的城樓,歇山重簷式屋頂,四周廊道,將臺灣府城各門的城臺加高,臺上建造城樓,以加強府城的防禦能力[2],作為臺灣府城的大東門,迎春門是臺灣郡城東向的交通孔道,城樓高大。在城外則設有東外護城垣,是由永康門東郭門仁和門、艮方砲臺及巽方砲臺等防禦系統組成,而周圍民宅則遍佈,居民依城門石壁築屋而居。

近代

1936年的大東門
大東門門額

1895年,日軍由三面圍攻臺南府城,至10月22日,日軍由小南門入城,從此以後,城垣開始遭遇被拆除的命運,城門也因年久失修,逐漸傾朽。明治34年(1901年),政府發佈市區改正計畫,大東門被規畫為圓環綠園獲得保存,昭和10年(1935年)12月5日,臺灣總督府將其以「臺南城」的名義公告為臺灣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史蹟。[3][4]:79

二次戰後,大東門周圍遭民居占用,城樓於1952年時遭到部分改建[5]。1955年8月22日至24日的艾瑞絲颱風帶來連日豪雨,9月1日5時10分城垣崩塌,壓毀於城門北壁一旁的民居,釀成慘案,造成十人當場活埋,一人殘廢,大東門僅存下方的石砌城臺。[6]:3[7]。災情發生後,博愛路派出所在5時44分才接獲通報,隨即通知救災單位出動[7]。因僅靠人力不足救災,警察局第二分局長嚴季絮指示向民航空運公司、台糖農業工程處借調起重機、工程車來支援救災[7]

1975年,台南市政府修建城樓,古貌未減,窗的造型多變化,有書卷、扇形、方型、八角形。紅柱白牆。橙瓦燕尾,典雅穩重,配合臺南市觀光年的「臺南市整修名勝古蹟三年計畫」,政府乃於1977年將大東門依原來的外貌形式重建[8][9]。1985年11月27日,大東門被政府公告為三級古蹟[2]。現在的大東門則位於東門路一段與勝利路口,以圓環形式坐落於道路中央,是臺南市的地標之一。

2020年12月底,大東門與兌悅門大南門小東門段城垣殘跡、南門段城垣殘跡、東門段城垣殘跡巽方砲台以「台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跡」通過文資審議升格為國定古蹟,後續將辦理公告。[10]

建築

大東門在石砌城臺上建有城樓,[11]城樓高兩層,二丈八尺[9],為重簷歇山式結構,覆有橘色筒瓦。城樓四面壁身為白色,二樓開有八角窗和扇型窗[2]

大東門的城臺為長條型花崗岩堆砌而成,城基宏偉雄厚,門洞居中,西側拱門上銘刻著「迎春門」,東側石質橫額一塊題「東安門」。

交通

東門路為臺南市區主要的聯絡道路,由東門路、勝利路與府連路構成東門城圓環。

路線示意圖 方位 路名 通往
253臺南市道路編碼253號勝利路 成功大學小東路北區
24臺南市道路編碼24號東門路一段 虎尾寮仁德交流道仁德區
府連路 臺南大學大同路中西區
西 24臺南市道路編碼24號東門路一段 中西區安平區

其他

連橫曾於城樓上賦詩抒懷,題為〈迎春門遠眺〉[12]

迎春樓上對春風,北衛南屏一望中。拂水兩行垂柳綠,燒空萬朵刺桐紅。

彌陀寺古歸遼鶴,羅漢門高斷塞鴻。省識興亡彈指事,遺民猶說草雞雄。

參見

參考文獻

  1. ^ 成功大學建築系,〔台灣府城大東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2.0 2.1 2.2 作者不詳(1736)。[台灣府城大東門]。《數位典藏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URN=314058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0/02/11瀏覽)。
  3. ^ 林會承. 《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史綱》. 台北市: 遠流. 2011. ISBN 978-957-32-6765-2 (中文(台灣)).
  4. ^ 蔡侑樺. 《原臺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蹟》. 臺南市: 臺南市文化局. 2017-05 [2022-04-01]. ISBN 9789860522716. OCLC 11371917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5. ^ 連景初. 〈臺南城樓史話〉、〈甕城仁和門〉. 《臺南文化》 (臺南市文獻委員會). 1967-03-31, 9 (1): 45、46. 
  6. ^ 本報臺南一日電. 〈連朝豪雨釀成慘禍 南市城樓崩塌 壓斃男女十人 一男逃出一女遇救〉. 《聯合報》. 1955-09-02. 
  7. ^ 7.0 7.1 7.2 陳銘城. 《改制前臺南市消防記事》. 臺南市消防局. 2010-12: 28. 
  8. ^ 青年日報》,92/9/13,第9版,〈府城古牆撫今追昔〉,作者鍾琪
  9. ^ 9.0 9.1 洪敏麟. 臺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79-06-30 [2022-03-26]. OCLC 81564326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3) (中文). 
  10. ^ 台灣府城6遺跡 升格國定古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時報,2020-12-28
  11. ^ 國立嘉義大學應用數學系,計畫主持人陳嘉文. 臺灣建築史網站. [2010-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13). 
  12. ^ 詹伯望. 《「台南建城280年」系列專題報導十之六》大東門 見證政權興亡. 自由時報. 2005-11-08 (中文). 

外部連結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


Index: pl ar de en es fr it arz nl ja pt ceb sv uk vi war zh ru af ast az bg zh-min-nan bn be ca cs cy da et el eo eu fa gl ko hi hr id he ka la lv lt hu mk ms min no nn ce uz kk ro simple sk sl sr sh fi ta tt th tg azb tr ur zh-yue hy my ace als am an hyw ban bjn map-bms ba be-tarask bcl bpy bar bs br cv nv eml hif fo fy ga gd gu hak ha hsb io ig ilo ia ie os is jv kn ht ku ckb ky mrj lb lij li lmo mai mg ml zh-classical mr xmf mzn cdo mn nap new ne frr oc mhr or as pa pnb ps pms nds crh qu sa sah sco sq scn si sd szl su sw tl shn te bug vec vo wa wuu yi yo diq bat-smg zu lad kbd ang smn ab roa-rup frp arc gn av ay bh bi bo bxr cbk-zam co za dag ary se pdc dv dsb myv ext fur gv gag inh ki glk gan guw xal haw rw kbp pam csb kw km kv koi kg gom ks gcr lo lbe ltg lez nia ln jbo lg mt mi tw mwl mdf mnw nqo fj nah na nds-nl nrm nov om pi pag pap pfl pcd krc kaa ksh rm rue sm sat sc trv stq nso sn cu so srn kab roa-tara tet tpi to chr tum tk tyv udm ug vep fiu-vro vls wo xh zea ty ak bm ch ny ee ff got iu ik kl mad cr pih ami pwn pnt dz rmy rn sg st tn ss ti din chy ts kcg ve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