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三世 (普鲁士)
腓特烈三世(德語:Friedrich III,1831年10月18日—1888年6月15日),德意志皇帝兼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原名腓特烈·威廉·尼克劳斯·卡尔·馮·普魯士(Friedrich Wilhelm Nikolaus Karl von Preußen),亦称“弗里茨”(Fritz)[1],为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独子,根据家族传统自幼接受军事教育,其在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及普法战争中功勋卓著,展现优异领导才能[2][3],但本人仍旧痛恨战争,其敌、友均对其人道主义精神表示赞许。1871年德意志统一,其父威廉成为德意志皇帝。1888年3月9日威廉駕崩,腓特烈继位,1888年6月15日因喉癌治疗无效而病逝,时年五十六岁,在位僅99日,故稱「百日皇帝」,是时已为德意志储君十七年,普鲁士储君二十七年,1888年有三帝在位,故德國人称之“三帝之年”。 腓特烈于1858年與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长女維多利亞長公主結為連理,雖然腓特烈本人出身于保守的王室家庭背景,但其与英国的联系及在波恩大学的学习经历,使其逐渐培养了自由主义观念。腓特烈夫妻二人均为自由主义者,支持更为广泛的平民普選权。腓特烈夫妻都景仰英國,希望如维多利亚女王與王夫阿尔伯特亲王一般,讓德國进行宪政统治,他們也希望就德國政治进行改革,呼吁限制宰相大權。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宰相,将为英式内阁所取代,对帝国议会负责。政府政策将由内阁一致决定。作为太子,腓特烈频繁反对宰相奥托·冯·俾斯麦的保守主义政策,尤其反对俾斯麦喜好的「鐵血政策」(「鐵」指武器,「血」指戰爭)。德国和英国的自由派希望腓特烈登基,将使德国走上自由主義的道路,腓特烈本人亦称帝国宪法“机智、造作且混乱”[4]。 然而腓特烈的迅速駕崩,使其未能有效执行政策以达成其目的,其成就亦为其子和继承人威廉二世所反转,腓特烈的天不假年,是史学家们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一些史学家认为腓特烈的早逝是德国历史的一大转折点[5],对于假若他能長壽,是否能使帝国真正走上自由化道路,史学界仍旧存在争议。 生平1831年10月18日,腓特烈三世出生于普鲁士王国波茨坦新宫。1858年腓特烈和英国的维多莉亚长公主结为夫妇。维多莉亚公主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艾伯特亲王的长女,她受过严格的教育,也知道皇室公主对于她丈夫有利的影响。 在1861年,腓特烈的父亲威廉一世即位,腓特烈被立为储君。他曾成功指挥过1866年的普奧战争和1870年的普法战争。 1871年,腓特烈成为德意志皇位继承人。由于长期在英国逗留,他受到开明派、立宪派以及中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具有强烈的自由主义思想。他并不赞成首相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俾斯麦也从未喜欢过他。1887年5月他患了无可救药的喉癌。由于英国医生莫瑞尔·麦肯齐的误诊,1887年也许能够治疗癌症的手术被取消。当这个错误被发现已经太晚。由这个肿瘤导致的新的肿胀使腓特烈开始窒息,等到1888年2月9日,他的气管被切开并被插入一支银制通气管。由于这操作,腓特烈无法与他的家人讲话,只能由文字表达交流。 1888年他的父亲去世,腓特烈继承了德意志的皇位和普鲁士的王位。腓特烈在位99天后去世,由他的儿子威廉二世继承王位。 子女和后嗣
祖先
引用和注释外部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