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衣
睡衣 (又稱寢衣[1]) 是專供人們睡覺時穿著的服裝,一般由寬鬆舒適的上衣和褲子組成。「睡衣」一詞在希臘語和烏爾都語裡,指的都是晚上在房間內穿的一種肥大的褲子。古代作為貴族專有服飾,在現代則成為一種最普通的日常服裝。現代的睡衣使用的材質一般包括棉、滌綸、錦綸等各種纖維製品的編制物,能帶給人們舒適與安穩的高品質睡眠。[2] 辭源與歷史在英文的pajama這個詞最初來源於波斯字پايجامه,由pai和jamah两个词组合而成,意思是“腿部服裝”,pai表示“腿”,而jamah則為“衣服”。[3] 在羅馬時代,晚上穿著專用睡衣是上層貴族使用的專利。據歐洲古代著名醫生伊博·薩卡里的著作介紹,伊斯蘭地區早在9世紀的時候,就出現這種用於晚上睡覺穿的衣服,然而當時的歐洲,即 使是王宮貴族還是不知道睡衣為何物。 有的研究服裝史的專家認為,睡衣大約在11世紀末至13世紀末的十字軍東征時代從伊斯蘭地區傳入歐洲。直到16世紀,義大利才漸漸普及,因為當時義大利已與其鄰國土耳其建立不少通商口岸,因此睡衣較早普及。到了19世紀後半期,這種服飾已在歐洲各國普及。後來,僑居印度的英法服裝設計師們在這種款式的褲子基礎上加以改進,設計出專供人們晚上睡覺用的睡衣。[2] 中國古代很早就出現睡衣,在《論語·鄉黨》就提到:有寝衣,长一身有半。[4] 款式與設計如果從睡衣的款式來劃分的話,睡衣基本上可以分成連身式睡袍、吊帶式或分體式睡衣,多為質地的柔軟的純棉材質。連身式睡袍屬於較其他款式早出現並且被廣稱之爲睡衣,款式較為單一且大都為寬鬆長袍外付腰帶束腹。 分體式睡衣同樣為寬鬆設計的上下分身衣褲,整體的花色及款式上使用同一花色圖案,最大優點是穿著舒適行動方便。 吊帶式睡衣多見於炎熱氣候時候穿著,為了避免汗水將內衣弄濕,多採用吸汗且不貼身設計,一般由吊帶式背心和短褲組合而成。穿著上以居家方便為考量,亦有內衣外穿之款式,或者在吊帶式背心的外面,再穿上一件寬鬆外衣。設計上可長可短,短款近似背心,長款甚至可及腳底,因此同時具有連身式與分體式的特色。[5] 使用事項睡衣盡量選用柔軟且寬鬆舒適材質的衣物,有助於睡眠品質且較容易進入熟睡。而且與日常生活、工作所穿的衣服區隔,可避免將病菌帶入。[6] 平常在天氣寒冷氣候應該多穿件衣服,但天冷並不適合穿厚重睡衣入眠,原因是厚重睡衣不透氣會妨礙皮膚呼吸與排汗,容易造成體外濕度增加,體表血液循環與皮膚新陳代謝會減少,因此反而不容易保暖。[7] 睡衣在上海自1970年代末上海人就有穿宽松、不暴露的整套睡衣下樓或逛街的習慣,美国摄影记者贾斯丁·瓜里利亚(Justin Guariglia)曾在其2008年的著作《行星上海》(PlanetShanghai)中,使用拍攝作品展示了上海人穿着睡衣上街的情景,並表示这种风尚是上海的一大特色。然則在上海世博期間,政府大力宣傳改革此習,現已較少見。[8] 參見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