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share facebook share twitter share wa share telegram print page

 

烏爾巴諾二世

真福 教宗
烏爾巴諾二世
Beatus Urbanus PP. II
羅馬主教
就任1088年3月12日
卸任1099年7月29日(在位11年139天)
前任教宗維篤三世
繼任教宗巴斯加二世
個人資料
本名O do of Lagery
出生1042年
 法蘭西王國馬恩河畔沙蒂永,一說拉熱里
逝世1099年7月29日
 神聖羅馬帝國教宗国罗马
參見其他以「烏爾巴諾」為名號的教宗
烏爾巴諾二世
的教宗敬稱
參考敬稱教宗閣下
語體敬稱教宗閣下
宗教敬稱聖父
身後敬稱真福

真福教宗烏爾班二世拉丁語Beatus Urbanus PP. II英語:Pope Urban II;1042年—1099年7月29日),又譯烏爾巴諾二世,原名為拉热里的奧圖(Odo of Lagery)。於法國馬恩河畔沙蒂永出生,家族是1088年3月12日至1099年7月29日岀任教宗[1]曾擔任蘭斯副主教克呂尼隱修院修士以及院長、樞機主教紅衣主教)、羅馬教皇(1088-1099年)、中世紀四大拉丁神父之一。作為羅馬教皇的時發起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改革教會,老年時於羅馬安然渡過餘生。[2]

早年

1042年出生於法國的馬恩河畔沙蒂永[3],是當地貴族家庭的後裔。首於先1050年在蘭斯主教的大教堂學校學習,後至蘇瓦松求學,在1055—1067年擔任蘭斯教區助祭長。1070年離開蘭斯,進入克呂尼隱修院做一名修士,鑽研基督教理論,後來成為院長。[4]1079年烏爾班二世受到前任教皇格列哥里七世的賞識,被派到羅馬教廷任職,1084年以教皇欽使出發德國對付對立教宗克勉三世

成為教宗

烏爾班二世抵達神圣罗马帝国後,著手處理基督教教權與王權的內外矛盾問題。教權方面,將格利哥里七世所絕罰的主教全數革職;王權方面,擊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和克萊孟三世及其黨羽。由於立下此功,烏爾班二世被任命為奧斯底亞的樞機主教,於1088年3月12日當選教皇[5]。剛上任的烏爾班二世並無掌握羅馬實權,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和克萊孟三世控制。隨後烏爾班二世開始與教皇勢力進行鬥爭,1089年在西西里王國諾曼軍隊的保護下,初次進入羅馬,召開宗教會議,表示反對由王權任命神職,提出應由神職人員和教徒選出,是次抗爭失敗,黯然退出羅馬城,流浪多年。流浪期間烏爾班二世利用諾曼人的支持,集結武力征討克萊孟三世;另外聯絡帝國境內反對亨利四世的封建公侯,利用繼位問題挑撥亨利四世的父子關係,使亨利之子康拉德在1093年背叛其父,在米蘭自立為王且與教皇結盟。1096年,烏爾班二世成功擊潰對手克萊孟三世,返回羅馬後,在拉特蘭宮召開宗教會議將敵對派系全部革除教籍[6]

由14世紀時所繪的烏爾巴諾二世

改革教權

烏爾班二世在清除異己後,便積極推行改革,採用格列哥里七世克吕尼改革,但受到百般阻擾,先是法王腓力一世組織一批教會神職人員抵制烏爾班二世推行改革,後有英王威廉二世反對實施教會改革。烏爾班二世為成功推行新政,積極協助西班牙基督徒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回領土,並簽訂協定,使他們成為教皇的臣民,確保能順利推行新政。1095年義大利皮亞琴察宗教會議上通過了他的「改革法」,1099年羅馬宗教會議上再次予以確認,改革教權順利結束。

發動東征前的時代背景

神職人員的墮落

在西元 11 世紀以前的教廷生活十分糜爛,其中包括:神職被公開販賣、神職人員娶妻納妾、偷情養婦,甚至部分修女在修道院中公開賣淫,因此教廷聲望低落。為了重振教廷權威,推行克呂尼運動。此一改革包括:禁止教士娶妻和偷養情婦、嚴格實行禁慾生活、 反對神職買賣,並開除那些以金錢獲得資格的主教修道院院長的教籍。待烏爾班二世即位時,飢荒等惡劣的環境讓人們對宗教產生依賴,教皇的威望也已經重新建立。[7]

武裝朝聖的傳統

早在中古時期,歐洲人已有前往耶路撒冷朝聖的例子。中古歐洲的人民已對「朝聖」感到熟悉且習以為常。當時著名的朝聖地點有西班牙西北角的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使徒彼得保羅的埋骨聖地-羅馬。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是西欧基督徒防守穆斯林的前哨站。因朝聖路上常有危險,不時會遇上穆斯林襲擊,因此發展出「武裝朝聖」的傳統。因此,烏爾班二世欲發動特殊形式的「武裝朝聖」。[8]

東西教會分裂與教宗受箝制

長期以來,軍事力量微弱的羅馬教宗需依靠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保護。教宗良九世指派亨拜樞機等人到君士坦丁堡希臘教會協商,希望促成東西教會合一,以羅馬教宗為共同領袖,確立教宗在泛歐基督教信仰上的至高領導權。然而,此舉讓拜占庭深感不安。最後雙方不歡而散,互相將對方代表開除教籍,造成「東西教會大分裂」。烏爾班二世趁阿历克塞一世向西歐請求支援君士坦丁堡時,欲一展身手擺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控制,以及完成融合東西教會的目標,同意出動援軍,且將目標延伸到收復聖城耶路撒冷。[8]

收復塔拉戈納

科爾多瓦為都城的倭马亚王朝於1031年垮臺,摩尔人統治的西班牙分裂為數個小王國。隨著十一世紀晚期基督徒侵擾加劇,這些小王國便向北非穆拉比特王朝統治者优素福·本·塔什芬求助。

從烏爾班二世擔任教宗時,就極力支持收復塔拉戈纳。塔拉戈納是個已遭廢棄的城鎮,位於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勢力範圍之間。11世紀,支援伊比利亚人異教徒的戰鬥的外國騎士增多,同時伊比利亚半岛北方基督教的卡斯蒂利亚王國與莱昂王国實現了聯合。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前夕,作為與東征部隊的呼應,教宗烏爾班二世便鼓勵這裡的基督徒們收復塔拉戈納巴塞罗那伯爵拉蒙·贝伦格尔一世收復此地後,將該城當成「聖彼得之地」獻給教宗。

烏爾班二世鼓勵移民拓殖塔拉戈納,命令該地的豪門大族重建該城「以示悔罪、以得赦罪」。同時建議欲赴耶路撒冷朝聖者,轉而為塔拉戈納的重建貢獻心力、捐款。後來他得知加泰隆尼亞人打算參加十字軍遠征耶路撒冷時,命令其留在家鄉,並向他們保證留在家鄉同樣能履行他們的十字軍東征誓約,「因為從一地的穆斯林手中救出基督徒,卻讓另一地的基督徒受穆斯林暴虐統治與壓迫,並非正道。」[5][9]

闡揚悔罪性戰爭

九世紀起就曾有教宗發表上殉教之說,在正確心態下為攻打異教徒而戰死的軍人會得永生,教宗更保證會讓戰死者赦罪,以讓人相信會得永生。這些教宗也找學者合理化基督徒的暴力行為,並且建立智庫,而其成員為卡諾莎的瑪蒂爾達的支持者構成。女伯爵瑪蒂妲為支持激進改革的人士之一。這些尊崇瑪蒂妲理念的學者把心力全放在重振並闡發希波的奧古斯丁的基督教暴力觀。[5][9]

烏爾班二世亦將十字軍東征、至耶路撒冷朝聖、苦行三者結合,呼籲十字軍戰士以從軍打仗作為贖罪苦行。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之前的十年裡,打仗等同於苦行的觀念已傳遍教宗的支持者。[5][9]

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撰述教會法規學者沙特尔的伊沃,相信在攻打異教徒時身亡者會有好報。而且,教宗利奧九世提到1053年他兵敗於諾曼人之手的奇維塔泰之役時,以「殉教」一詞形容陣亡者,已讓純粹為了捍衛正義而死者,也有資格被封為殉教者。[5][9]

1095年,教宗烏爾班二世宣布開戰,並揭示兩個鮮明的解放目標;一、使東方教會,尤其是耶路撒冷教會,擺脫穆斯林統治。二、解放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第一次十字軍的發生,為積極想在泛歐建立絕對威權的「羅馬教宗」與皈依伊斯蘭、亟欲穩固自己在近東統治勢力的「塞爾柱土耳其人」之間的衝突。[8]

召開克萊芒會議

1095年9月,教皇烏爾班二世以上帝代理人的身份在法國南部的克莱蒙费朗郊外召開了宗教會議,有六七百名主教和修院院長參加。烏爾班二世首次號召十字軍東征,在演說中提到東方基督教兄弟的苦難及塞爾柱土耳其人的罪行,但宗教觀點並不足以打動所有人,因此,教宗在「天國」的幸福之外,再許諾給予參戰者人間的利益,並要在場的人向不在場的人廣為宣傳。[10]

發動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

十字軍正規軍在約定的1096年8月開始向東進發。詳情請見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譯名列表

參考文獻

  1. ^ Pontiffs. Holy See. [2019-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9) (英语). 
  2. ^ Alfons, Becker. Papst Urban II. (1088-1099). 德國: Hiersemann. 1988. ISBN 9783777288024. 
  3. ^ Emmerson, Richard. Routledge Revivals: Key Figures in Medieval Europe. 英國: Routledge. 2019: 641. ISBN 9781138054141. 
  4. ^ McBrien, Richard. Lives of the Popes : The Pontiffs from St. Peter to John Paul II. 美國: HarperOne. 2000: 190. ISBN 9780060653040. 
  5. ^ 5.0 5.1 5.2 5.3 5.4 Riley-Smith, Jonathan. 十字軍戰爭全史. 臺北: 馬可孛羅出版社. 2020: 96–102. ISBN 9789578759985. 
  6. ^ Frankopan, Peter.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海南省:海南出版社,2019),頁43-46. 中國: 海南出版社. 2019: 43–46. ISBN 9787544388092. 
  7. ^ 鍾佳育. 以上帝之名──聖城耶路撒冷中的刀光劍影 (PDF). 中學生網站小論文專區. [2021-05-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5-16) (中文). 
  8. ^ 8.0 8.1 8.2 花亦芬. 錯譯的「十字軍東征」(crusades),被標籤化的歷史 (HTML). 2015-01-30 [2021-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6) (中文). 
  9. ^ 9.0 9.1 9.2 9.3 精選書摘. 《十字軍戰爭全史》:把基督徒暴力合理化為「贖罪」,是教宗烏爾班二世的最大成就.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20-02-11 [2021-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6) (中文(臺灣)). 
  10. ^ 烏爾班二世演講之誘因. 教育大市集. [2021-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6) (中文(臺灣)). 


天主教會職銜
前任者:
維篤三世
罗马主教
教宗

1088年3月12日-1099年7月29日
繼任者:
巴斯加二世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


Index: pl ar de en es fr it arz nl ja pt ceb sv uk vi war zh ru af ast az bg zh-min-nan bn be ca cs cy da et el eo eu fa gl ko hi hr id he ka la lv lt hu mk ms min no nn ce uz kk ro simple sk sl sr sh fi ta tt th tg azb tr ur zh-yue hy my ace als am an hyw ban bjn map-bms ba be-tarask bcl bpy bar bs br cv nv eml hif fo fy ga gd gu hak ha hsb io ig ilo ia ie os is jv kn ht ku ckb ky mrj lb lij li lmo mai mg ml zh-classical mr xmf mzn cdo mn nap new ne frr oc mhr or as pa pnb ps pms nds crh qu sa sah sco sq scn si sd szl su sw tl shn te bug vec vo wa wuu yi yo diq bat-smg zu lad kbd ang smn ab roa-rup frp arc gn av ay bh bi bo bxr cbk-zam co za dag ary se pdc dv dsb myv ext fur gv gag inh ki glk gan guw xal haw rw kbp pam csb kw km kv koi kg gom ks gcr lo lbe ltg lez nia ln jbo lg mt mi tw mwl mdf mnw nqo fj nah na nds-nl nrm nov om pi pag pap pfl pcd krc kaa ksh rm rue sm sat sc trv stq nso sn cu so srn kab roa-tara tet tpi to chr tum tk tyv udm ug vep fiu-vro vls wo xh zea ty ak bm ch ny ee ff got iu ik kl mad cr pih ami pwn pnt dz rmy rn sg st tn ss ti din chy ts kcg ve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