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元颖杜元穎(769年—833年)[1][2],封爵建安男,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中国唐朝大臣,唐穆宗时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的错误政策被指责使唐朝中央政府再次失去河朔。而后来担任西川节度使(总部设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引发南诏入侵。 背景杜元穎生于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3]。他是唐朝初年名相杜如晦的后代,《舊唐書》说他是杜如晦的裔孙[3],《新唐書·杜如晦传》说他是杜如晦的五世孙[4],《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说他是杜如晦叔叔杜淹的六世孙,[5]《資治通鑑》称杜元颖是杜淹的第六代孙[6]。杜元穎五世祖杜敬同,担任中書舍人、東陽公。高祖父杜从则,为工部侍郎。曾祖父杜自遠、祖父杜繁没有仕官记录,父亲杜佐担任大理正。杜元穎行十四,他的弟弟杜元絳出任太子宾客[5]。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杜元穎登进士第。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登博学宏辞科。元和十一年(816年)复登茂才异等科。两次受辟节度使幕府。[3] 唐宪宗时代唐宪宗元和年间,杜元穎出任門下省左拾遺,转任太常博士,充翰林学士,元和十二年(817年),改中書省右补阙,仍充翰林學士。杜元穎写文章文辞敏捷,受到宪宗的赞赏。[3]平定吴元济,[7]起草诏令很多,朝廷赐给杜元穎绯鱼袋,[3]四品、五品官员使用绯色官服及鱼袋,[8]右补阙只是七品[9]。元和十四年(819年)三月,加吏部司勳員外郎,知制诰[3]。 唐穆宗时代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驾崩,其子唐穆宗即位[6]。召见杜元穎到思政殿,赐金紫,提拔他为中書舍人。穆宗让杜元穎担任戶部侍郎、学士承旨。[3]长庆元年(821年),杜元穎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6]穆宗封他为上柱国、建安县男。从右补阙到侍郎,不到一年升任宰相,文学之臣得到升迁的速度,没有比得过杜元颖的。 [3] 长庆元年(821年),盧龍节度使(治今北京市)刘总提出辞职,取消割据,归附中央。刘总提出将刘总一分为三,幽州、涿州、营州为一道,请求任命张弘靖为节度使;平州、蓟州、妫州、檀州为一道,请求任命平卢节度使薛平为节度使;瀛州、莫州为一道,请求任命代理京兆尹盧士玫为观察使。同时他还派了一个数量的人员,把部下骄纵强横难以管辖的将士,如都知兵马使朱克融等人挑出来,送到京城,请朝廷奖励并予以提拔,让幽州人都能产生羡慕朝廷官禄的意向。唐穆宗没有完全实现刘总的计划,以卢士玫为瀛莫观察使。但剩下的州都由张弘靖管理。宰相崔植、杜元颖缺乏深谋远虑,不理解刘总的计划。朱克融等人在京城客居很久,窘迫到借衣讨食的地步,每天到中书省去请求授予官职,崔植、杜元颖不理。张弘靖为幽州节度使,勒令朱克融等人归回幽州,受张弘靖指使效力。朱克融等人十分怨怒。[6]821年秋天,卢龙士兵哗变,废黜了把张弘靖,拥立朱克融为节度使。最后不仅卢龙,成德节度使(治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魏博节度使(治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也恢复了藩镇割据。朝廷再度丢失河朔地区,直到唐朝最终灭亡,一直未能收复。传统史家归咎于宰辅大臣杜元颖、崔植、王播的无能。[10] 长庆二年(822年),宣武军(治今河南省开封市)发生军变,李㝏驱逐了节度使李愿。杜元穎和户部侍郎、判度支張平叔想要仿照河北的惯例,任命李㝏为节度使来安抚他。李逢吉主张打击李㝏:“河北藩镇割据跋扈,朝廷予以承认,是不得已的事。现在,如果连宣武也姑息,恐怕江淮以南的广大地区都要脱离朝廷。”杜元颖、张平叔和他争论说:“为什么要可惜几尺长的节度使符节,而不爱惜宣武一方百姓的生命呢?”唐穆宗接受了李逢吉的建议,李㝏很快被下属李質杀死,宣武军投降朝廷。[10] 长庆三年(823年)九月初八,唐穆宗任命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杜元颖兼同平章事的荣誉职务,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治今四川省成都市),穆宗亲自到安福门为他饯行。[11] 唐敬宗时代长庆四年(824年),唐穆宗驾崩,其子唐敬宗即位[11]。唐敬宗年轻喜欢玩,追求奢侈,杜元穎为了取悦皇帝,经常向皇帝进贡罕见、有价值的珍宝。杜元穎因此加紧盘剥西川,这引起当地军民的不满。[3]杜元颖不懂军事,却专门积蓄财产,减削士卒的衣食供给。[12]同时,李逢吉让知枢密王守澄对敬宗说:“陛下所以能被立为皇太子,主要是李逢吉的功劳。像杜元颖、李绅这些人,都是要立深王李察(李悰)的。”唐敬宗后来发现裴度、杜元颖、李绅上疏请立自己为皇太子的上奏,才重新信任杜元颖等人。[11] 唐文宗时代西南戍边的士卒衣食不足,纷纷到南诏境内去掠夺偷盗。南诏国赠送他们衣物和粮食,得以知晓西川的动静虚实。南诏国蒙嵯顛执掌朝政,密谋大举侵犯西川,西南的边防州郡多次向杜元颖报告,杜元颖不信。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嵯顛率兵来攻,边城毫无防备。南诏以西川的降卒为向导,袭击并攻陷了雟州(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戎州(今四川省宜宾市)。十一月二十八日,杜元颖派兵和南诏军队在邛州以南交战,西川兵大败。南诏乘胜攻占邛州。南诏径直抵达成都城下,十二月初四,攻陷成都外城。杜元颖率领将士退守牙城,抵抗南诏军队。杜元颖几次想离城逃亡。南诏军前锋部队远抵东川节度使驻地梓州(今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的西城。南诏军队驻留成都西城十天。退走时,大肆掠夺妇女和各种工匠几万人,以及各种珍宝奇货。南诏国工匠的技术水平可以和西川媲美。十二月初六,唐文宗贬杜元颖为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嵯颠派遣使者上表唐朝,说这次军事行动只是由于杜元颖不爱护士卒,士卒痛恨他,才争相做我的向导,请求我出兵诛杀杜元颖。要求唐朝处死杜元颖。十二月二十一日,唐文宗再次贬杜元颖为循州(今广东省惠州市)司马。新任西川节度使郭釗抵达成都后,和南诏国签订友好条约,规定两国互不侵扰。[12]杜元颖的属下判官崔璜贬为连州司马,纥干臮贬为郢州长史,卢并贬为唐州司马。大和六年十二月丁未日,杜元颖卒于循州贬所。杜元颖临死前,他上书乞求死后赠官,于是文宗追赠他为湖州刺史。杜元颖和李德裕关系很好,唐武宗会昌年间,李德裕执政,恢复杜元颖的官爵。杜元颖的侄子、杜元絳的儿子杜审权和杜审权的儿子杜让能、杜让能的儿子杜晓后来担任宰相。[4]《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杜元颖五题一卷,《全唐诗》存诗一首。 家庭六世祖:杜淹,御史大夫 五世祖:杜敬同:中书舍人、东阳公[13] 高祖:杜从则,银青光禄大夫、工部侍郎、蒲州刺史[14] 曾祖父:杜自遠,通議大夫,廣平郡别駕,贈給事中[15] 祖父:杜俌,洋州长史[16] 父亲:杜佐,大理正[13] 妻子裴氏,江西观察使裴次元女[17] 子女杜審禮,京兆少尹[18] 杜延雍,字道光[13] 杜敏求,字千之(815-866),試校書郎、浙東從事、四門博士、大理評事兼監察御史、義成軍管記(衛洙)、太常博士,咸通七年去世,年五十一[19] 女儿:杜氏,武昌軍節度使韋愨妻[22] 延伸阅读[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