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漁港
新竹漁港(英語:Hsinchu Harbor[3]),又稱南寮漁港,為臺灣西海岸遠洋漁業的重要港口,屬第一類漁港,位於臺灣新竹市北區、頭前溪出海口南側的南寮,西臨臺灣海峽。 沿革
兩岸交流紀錄中華民國交通部規劃新竹港為「觀光科技港」,已完成可行性評估,新竹港內將劃設部分陸域與泊地,作為「客貨運專用區」,先行試航,中長期規劃南側以BOT方式闢建觀光科技港,成為竹科專用港及台中港輔助港;自新竹搭船到福建省平潭縣約需一小時半。新竹市長和宮湄洲媽祖來台270年,於2014年4月11日首度以宗教名義搭船回到莆田湄洲島。新竹市政府於22日在新竹漁港提出「我要新竹商港」,以盼中央支持建設新竹商港政策,促使新竹能直接與中國大陸通航,成為兩岸最具經濟效益的往來航線。 然而,交通部長葉匡時日前表示先以客貨兩用專區進行規畫,暫不考慮打造新竹商港。 地理位置新竹漁港於1731年(清雍正九年)開港,當時名為「竹塹港」,於今日的舊港一處。由於新竹漁港為中國大陸直航到臺灣最近的距離,距離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縣東澳村約126公里,是與中國大陸間貿易往來的第一站,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優勢,而且也是福建平潭沿岸潮流,直到臺灣新竹外海再轉向的地方,北流桃園,南轉臺中。在交通上,新竹漁港距新竹火車站5公里、新竹機場1公里。附近有十七公里海岸線自行車道,可作當地休閒之處。 潮位
積砂與漁船坐灘新竹漁港淤積問題嚴重,成因在於緊鄰河川出海口、堤頭水深不足、漲退潮懸浮質,再加上飛砂越堤。新竹漁港於2009、2010、2011、2013、2016、2019、2020年都得到漁業署補助,進行疏浚工程。2020年新竹漁港疏浚工程決標金額為2158萬元台幣,疏浚航道長1,170公尺、寬60公尺、深度往下至平均潮位線以下深3.5公尺,輸挖土方量13萬立方公尺。漁業署約每兩年補助並委由新竹市政府代為清除淤沙,由於新竹漁港北堤堆滿先前挖出來的淤沙,東北季風旺盛時期又將砂土飄回航道,等於每次航道疏浚不到半年又開始淤積,漁民每天只有約8小時可以進出漁港航道出海作業[5]。由於回淤太快,以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艦隊分署第十二海巡隊之紀錄,光是2021年2月25日至同年3月24日一個月內,就有光利36號、元發二號、富榮號、濱立號、順利泰 668號、新裕發 168號、新海隆 16號、金龍江六號共八件漁船坐灘案[6]。 經濟新竹漁港全年漁產量約1400公噸,價值新台幣約3億元,港籍漁船343艘,泊地面積22.8公頃,從事定置網、刺網、一支釣、單船拖網等漁業;漁獲主要為烏魚、鯛類、烏賊類、白帶魚、鰆魚、鯊魚。約10%於該港進行拍賣,90%運至外地漁市。 新竹漁港陸上設有市場、魚獲加工、船機修理等設備,為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依據《漁港法》所歸類的第一類漁港。 交通参考來源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