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攀
何攀 (244年—301年),字惠興,蜀郡郫縣(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漢司空汜鄉侯何武弟潁川太守何顯後裔。[1] 生平刺史皇甫晏,稱何攀:「王佐才也。」並任命何攀為主簿。[2]泰始八年(272年),刺史皇甫晏被牙門張弘殺害,誣陷皇甫晏謀反。當時何攀正為母親守喪,於是到梁州上奏章,證明皇甫晏沒有謀反。皇甫晏的冤情得以申雪。[3] 劉禪長子劉璿在鍾會之亂中喪生,應立次子劉瑤為繼承人,但劉禪偏愛六子劉恂,立劉恂為繼承人,文立勸諫,不聽,劉恂襲為安樂公。劉恂驕橫暴虐,梁州、益州的人士都想上表廢黜他,文立阻止他們說:「他只損害了自己的家族,不殃及百姓。」後來劉恂淫亂無道,何攀與上庸太守王崇、涪陵太守張寅作書進諫指責,要他思量文立所言。[4] 滅吳之戰王濬擔任益州刺史,徵召何攀為別駕。王濬謀劃伐吳,派何攀帶奏章到中央口述計謀,詔令第二次接見,令張華與他籌劃討伐事宜。並派他拜訪羊祜,陳述伐吳之策。何攀善於傳達命令,受司馬炎喜愛,任命為郎中,下令讓他參與王濬軍事,當時何攀尚未娶妻,司空裴秀覺得他很有才能,便將女兒嫁給他。[5][6] 咸寧三年(277年),羊祜安排王濬造船後,奉詔解散屯田兵,大量建造舟艦。何攀建言:「屯田兵不過五六百人,建造船艦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如果人數太少,只怕後面的船尚未造好,前面的船就已經腐爛了。應該要召集各郡士兵湊足萬餘人造船,這樣一來年底前就能完成。」 王濬覺得有理,打算奏報朝廷大舉徵募船工,被何攀勸阻:「朝廷突然聽到要召一萬多名士兵,必然不聽從,不如獨斷獨行。萬一被拒絕了,我們早已經開工,已經無法中止。」聽完何攀的諫言後,王濬決定先斬後奏,由何攀主持造艦工程。於是大艦做成,船身長度大約一百二十步,能容納二千多人,船面以堅木為堡,堡上築有瞭望台,四邊有能夠進出的門,船上能騎馬奔跑。[7] 咸寧五年(279年),王濬上疏說:「孫皓荒淫凶逆,最好趕快討伐他。一旦孫皓去世,吳國換了一位賢明的君王,必將成為我們的強敵。臣造船已經七年,每天都有船因腐爛而毀壞;臣年已七十,離死亡已經不遠了。這三點只要有差錯,伐吳將難以完成。希望陛下不要錯失這次機會。」司馬炎於是決心伐吳。此時安東將軍王渾上表說孫皓打算率軍北上,吳國邊境戒備森嚴。朝廷於是又商議明年再出發。何攀這時正在洛陽,何攀上疏說:「孫皓必然不敢出兵,應當乘著吳國戒備深嚴突然襲擊,如此一來更容易拿下吳國。」[8]中書令張華要何攀住在他家,設了不少難題,何攀都順利解決。何攀又說: 「王濬性情忠義剛烈,接受命令必定會成功,應該加封他的職權。」於是司馬炎下詔升任王濬為平東將軍,督益、梁兩州事務。[9] 太康元年(280年),孫皓後向王濬投降後,王渾卻因為王濬不等他到就先接受孫皓投降而不悅,甚至想要攻打王濬。何攀勸王濬將孫皓交給王渾,自此化解矛盾。[10]吳國被平定後,何攀被封關內侯。王濬入拜輔國將軍,何攀則為司馬。何攀上《論時務》五篇,被任命為滎陽令。 何攀任廷尉平時,廷尉諸葛沖因何攀是蜀中人士而輕視他,直到共同審理疑難案件,諸葛沖才開始佩服他。[11] 楊駿秉政永熙元年(290年),晉惠帝司馬衷即位,太傅楊駿輔政,楊駿想效仿魏明帝即位時的先例,多數親屬,厚封賞,來討好眾人。時任散騎侍郎的何攀與散騎常侍石崇一起上奏[12]給惠帝認說:“陛下正式立為太子有二十多年,道化宣流,萬國歸心。現今繼承宏業,是天意所授。但賞賜封爵比武帝泰始革命初期的將領們還豐厚,這是第一點令人不安;今日施加恩澤的封賞,高於滅吳功臣,這是第二點令人不安;今日封賞的爵位和制度,會傳於後世,如果沒有差別,有爵位就晉升,那幾代以後,就沒有人不是公侯了,這是第三點令人不安,即便不能遵循以前的典制,也應依我朝舊制。”但他們的意見沒有被採納。[13] 帝室政衰永平元年(291年),賈南風設計讓晉惠帝下詔書,宣稱楊駿謀反,洛陽全城戒嚴,令楚王司馬瑋領軍保衛皇宮,圍攻楊駿府第。太傅主簿朱振勸楊駿燒雲龍門,斬賊首,開萬春門,引兵擁太子入宮。楊駿膽小懦弱,事件發生時謀而不決,不願讓魏明帝功業被燒毀,[14]最終逃到府中馬廄,結果被殺。其三族也被誅滅,株連而死的共有數千人,至此楊駿政治勢力被消滅。何攀當時被任命為翊軍校尉,領熊渠兵,因參與謀劃除掉楊駿有功勞,被封為西城侯,一作西城公,[15]封賞食邑一萬戶,絲絹一萬匹,弟弟何逢被封為平卿侯,哥哥的兒子何逵被封為關中侯。何攀堅決推辭,讓出食邑和絲絹各半,剩餘分給親戚,沒留給自己。[16] 帝室政衰,多害忠直。諸王迭起,好結黨徒。朝廷徵用何攀為東羌校尉。任東羌校尉時舉薦李流為東羌督。[17]西方外族侵略邊境,何攀派遣長史楊威前往征討,楊威違背何攀指令,因而失利。徵還,領越騎校尉。武庫發生火災,百姓官員皆救火。何攀領兵保衛皇宮。獲得賞賜絹五百匹。[18]後任揚州刺史,在位三年,升任大司農。後改任兗州刺史,加封鷹揚將軍,何攀堅決不就職。太常成粲、左將軍卞粹勸他就職,何攀卻聲稱自己有病而不接受。直到司馬倫篡位,派人召見何攀,何攀卻真的已經病重。司馬倫發怒,想要殺他,何攀不得已而帶病應詔。在洛陽去世。時年五十八,[19]華陽國志則是享年五十七。謚曰桓公。[20] 性格何攀居心平允,為官時嚴肅,喜愛鑑賞人物,敦儒愛才。任梁州、益州中正時,引薦被埋沒的人才。巴西陳壽、閻乂、費立都是西州的名士,被鄉里誹謗,評議了十多年。何攀明辨曲直,洗刷了他們的冤屈。何攀雖然身居要職,家中卻很清貧,寒素,沒有侍妾也沒有擅長歌舞的女藝人,只把幫助困苦的人當作重要的事。[21] 親屬父弟
子評價
延伸阅读[在维基数据编辑] 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