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share facebook share twitter share wa share telegram print page

 

何攀

何攀
西城侯、揚州刺史、兗州刺史
主君司馬炎司馬衷司馬倫
惠興
出生244年
蜀郡郫縣
逝世301年
西晉洛陽
谥号桓公
親屬
父親何包
兄弟何逢
何璋

何攀 (244年—301年),字惠興蜀郡郫縣(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司空汜鄉侯何武潁川太守何顯後裔。[1]

生平

刺史皇甫晏,稱何攀:「王佐才也。」並任命何攀為主簿[2]泰始八年(272年),刺史皇甫晏被牙門張弘殺害,誣陷皇甫晏謀反。當時何攀正為母親守喪,於是到梁州上奏章,證明皇甫晏沒有謀反。皇甫晏的冤情得以申雪。[3]

劉禪長子劉璿鍾會之亂中喪生,應立次子劉瑤為繼承人,但劉禪偏愛六子劉恂,立劉恂為繼承人,文立勸諫,不聽,劉恂襲為安樂公。劉恂驕橫暴虐,梁州、益州的人士都想上表廢黜他,文立阻止他們說:「他只損害了自己的家族,不殃及百姓。」後來劉恂淫亂無道,何攀與上庸太守王崇、涪陵太守張寅作書進諫指責,要他思量文立所言。[4]

滅吳之戰

王濬擔任益州刺史,徵召何攀為別駕。王濬謀劃伐吳,派何攀帶奏章到中央口述計謀,詔令第二次接見,令張華與他籌劃討伐事宜。並派他拜訪羊祜,陳述伐吳之策。何攀善於傳達命令,受司馬炎喜愛,任命為郎中,下令讓他參與王濬軍事,當時何攀尚未娶妻,司空裴秀覺得他很有才能,便將女兒嫁給他。[5][6]

咸寧三年(277年),羊祜安排王濬造船後,奉詔解散屯田兵,大量建造舟艦。何攀建言:「屯田兵不過五六百人,建造船艦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如果人數太少,只怕後面的船尚未造好,前面的船就已經腐爛了。應該要召集各郡士兵湊足萬餘人造船,這樣一來年底前就能完成。」 王濬覺得有理,打算奏報朝廷大舉徵募船工,被何攀勸阻:「朝廷突然聽到要召一萬多名士兵,必然不聽從,不如獨斷獨行。萬一被拒絕了,我們早已經開工,已經無法中止。」聽完何攀的諫言後,王濬決定先斬後奏,由何攀主持造艦工程。於是大艦做成,船身長度大約一百二十步,能容納二千多人,船面以堅木為堡,堡上築有瞭望台,四邊有能夠進出的門,船上能騎馬奔跑。[7]

咸寧五年(279年),王濬上疏說:「孫皓荒淫凶逆,最好趕快討伐他。一旦孫皓去世,吳國換了一位賢明的君王,必將成為我們的強敵。臣造船已經七年,每天都有船因腐爛而毀壞;臣年已七十,離死亡已經不遠了。這三點只要有差錯,伐吳將難以完成。希望陛下不要錯失這次機會。」司馬炎於是決心伐吳。此時安東將軍王渾上表說孫皓打算率軍北上,吳國邊境戒備森嚴。朝廷於是又商議明年再出發。何攀這時正在洛陽,何攀上疏說:「孫皓必然不敢出兵,應當乘著吳國戒備深嚴突然襲擊,如此一來更容易拿下吳國。」[8]中書令張華要何攀住在他家,設了不少難題,何攀都順利解決。何攀又說: 「王濬性情忠義剛烈,接受命令必定會成功,應該加封他的職權。」於是司馬炎下詔升任王濬為平東將軍,督益、梁兩州事務。[9]

太康元年(280年),孫皓後向王濬投降後,王渾卻因為王濬不等他到就先接受孫皓投降而不悅,甚至想要攻打王濬。何攀勸王濬將孫皓交給王渾,自此化解矛盾。[10]吳國被平定後,何攀被封關內侯。王濬入拜輔國將軍,何攀則為司馬。何攀上《論時務》五篇,被任命為滎陽令。

何攀任廷尉平時,廷尉諸葛沖因何攀是蜀中人士而輕視他,直到共同審理疑難案件,諸葛沖才開始佩服他。[11]

楊駿秉政

永熙元年(290年),晉惠帝司馬衷即位,太傅楊駿輔政,楊駿想效仿魏明帝即位時的先例,多數親屬,厚封賞,來討好眾人。時任散騎侍郎的何攀與散騎常侍石崇一起上奏[12]給惠帝認說:“陛下正式立為太子有二十多年,道化宣流,萬國歸心。現今繼承宏業,是天意所授。但賞賜封爵比武帝泰始革命初期的將領們還豐厚,這是第一點令人不安;今日施加恩澤的封賞,高於滅吳功臣,這是第二點令人不安;今日封賞的爵位和制度,會傳於後世,如果沒有差別,有爵位就晉升,那幾代以後,就沒有人不是公侯了,這是第三點令人不安,即便不能遵循以前的典制,也應依我朝舊制。”但他們的意見沒有被採納。[13]

帝室政衰

永平元年(291年),賈南風設計讓晉惠帝下詔書,宣稱楊駿謀反,洛陽全城戒嚴,令楚王司馬瑋領軍保衛皇宮,圍攻楊駿府第。太傅主簿朱振勸楊駿燒雲龍門,斬賊首,開萬春門,引兵擁太子入宮。楊駿膽小懦弱,事件發生時謀而不決,不願讓魏明帝功業被燒毀,[14]最終逃到府中馬廄,結果被殺。其三族也被誅滅,株連而死的共有數千人,至此楊駿政治勢力被消滅。何攀當時被任命為翊軍校尉,領熊渠兵,因參與謀劃除掉楊駿有功勞,被封為西城侯,一作西城公,[15]封賞食邑一萬戶,絲絹一萬匹,弟弟何逢被封為平卿侯,哥哥的兒子何逵被封為關中侯。何攀堅決推辭,讓出食邑和絲絹各半,剩餘分給親戚,沒留給自己。[16]

帝室政衰,多害忠直。諸王迭起,好結黨徒。朝廷徵用何攀為東羌校尉。任東羌校尉時舉薦李流為東羌督。[17]西方外族侵略邊境,何攀派遣長史楊威前往征討,楊威違背何攀指令,因而失利。徵還,領越騎校尉武庫發生火災,百姓官員皆救火。何攀領兵保衛皇宮。獲得賞賜絹五百匹。[18]後任揚州刺史,在位三年,升任大司農。後改任兗州刺史,加封鷹揚將軍,何攀堅決不就職。太常成粲、左將軍卞粹勸他就職,何攀卻聲稱自己有病而不接受。直到司馬倫篡位,派人召見何攀,何攀卻真的已經病重。司馬倫發怒,想要殺他,何攀不得已而帶病應詔。在洛陽去世。時年五十八,[19]華陽國志則是享年五十七。曰桓公。[20]

性格

何攀居心平允,為官時嚴肅,喜愛鑑賞人物,敦儒愛才。任梁州、益州中正時,引薦被埋沒的人才。巴西陳壽、閻乂、費立都是西州的名士,被鄉里誹謗,評議了十多年。何攀明辨曲直,洗刷了他們的冤屈。何攀雖然身居要職,家中卻很清貧,寒素,沒有侍妾也沒有擅長歌舞的女藝人,只把幫助困苦的人當作重要的事。[21]

親屬

評價

  • 皇甫晏:王佐才也。
  • 晉書》: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濫。攀雖居顯職,家甚貧素,無妾媵伎樂,惟以周窮濟乏為事。
  • 司馬衷:攀受命奮討,兇逆速殄,忠烈果毅,朕甚嘉焉。《封何攀為西城公策》
  • 華陽國志》:司農運籌,思侔良、平。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晉書/卷045》,出自房玄齡晉書

資料來源

  1. ^ 《華陽國志·卷十一》:何攀,字惠興,蜀郡郫人,漢司空汜鄉侯武弟潁川太守顯後也。
  2. ^ 華陽國志·卷十一》:刺史皇甫晏,稱攀:「王佐才也。」以為主簿。
  3. ^ 《晉書·何攀傳》:刺史皇甫晏為牙門張弘所害,誣以大逆。時攀適丁母喪,遂詣梁州拜表,證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
  4. ^ 華陽國志·卷十一》:安樂思公世子早沒,次子宜嗣,而思公立所愛者,文立諫之,不納。及愛子立,驕暴。二州人士皆欲表廢。立止之曰:「彼自暴其一門,不及百姓。當以先公故得爾也。」後安樂公淫亂無道,何攀與上庸太守王崇、涪陵太守張寅為書諫責,稱:「當思立言。」
  5. ^ 《華陽國志·卷十一》:詔以濬為龍驤將軍,除攀郎中,參濬軍事。攀頻奉使詣洛,時未婚,司空裴公奇其才,以女妻之。
  6. ^ 晉書·何攀傳》:王濬為益州,辟為別駕。濬謀伐吳,遣攀奉表詣台,口陳事機,詔再引見,乃令張華與攀籌量進時討之宜。濬兼遣攀過羊祜,面陳伐吳之策。攀善於將命,帝善之,詔攀參濬軍事。
  7. ^ 《資治通鑑·卷七十九》:詔濬罷屯田兵,大作舟艦。別駕何攀以為「屯田兵不過五六百人,作船不能猝辦,後者未成,前者已腐。宜召諸郡兵合萬餘人造之,歲終可成。」濬欲先上須報,攀曰:「朝廷猝聞召萬兵,必不聽;不如輒召,設當見卻,功夫已成,勢不得止。」濬從之,令攀典造舟艦器仗。於是作大艦,長百二十步,受二千餘人,以木為城,起樓櫓,開四出門,其上皆得馳馬往來。
  8. ^ 《資治通鑑·卷八十》:益州刺史王濬上疏曰:「孫皓荒淫凶逆,宜速征伐,若一旦皓死,更立賢主,則強敵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敗;臣年七十,死亡無日。三者一乖,則難圖也。誠願陛下無失事機。」帝於是決意伐吳。會安東將軍王渾表孫皓欲北上,邊戍皆戒嚴,朝廷乃更議明年出師。王濬參軍何攀奉使在洛,上疏稱:「皓必不敢出,宜因戒嚴,掩取其易。」
  9. ^ 華陽國志·卷十一》:五年秋,攀使在洛。安東將軍王渾表孫皓欲北上,邊戍警戒。朝議征,卻須六年。攀上疏:「策皓必不敢出。宜因今戒嚴掩取,甚易。」中書令張華命宿下舍,設諸難,攀皆通之。又〔言〕:「濬性在忠烈,受命必果,宜重其位號。」詔書遷濬平東將軍,督二州事。
  10. ^ 《晉書·何攀傳》:王濬為益州,闢為別駕。濬謀伐吳,遣攀奉表詣台,口陳事機,詔再引見,乃令張華與攀籌量進時討之宜。濬兼遣攀過羊祜,面陳伐吳之策。攀善於將命,帝善之,詔攀參濬軍事。及孫皓降於濬,而王渾恚於後機,欲攻濬。攀勸濬送皓與渾,由是事解。
  11. ^ 《晉書·何攀傳》:除廷尉平,時廷尉卿諸葛衝以攀蜀士,輕之,及共斷疑獄,衝始嘆服。
  12. ^ 《資治通鑑/卷082》:散騎常侍石崇、散騎侍郎何攀共上奏
  13. ^ 《晉書·卷三十三》:元康初,楊駿輔政,大開封賞,多樹黨援。崇與散騎郎蜀郡何攀共立議,奏於惠帝曰:“陛下聖德光被,皇靈啟祚,正位東宮,二十餘年,道化宣流,萬國歸心。今承洪基,此乃天授。至於班賞行爵,優於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吳會僭逆,幾於百年,邊境被其荼毒,朝廷為之旰食。先帝決獨斷之聰,奮神武之略,盪滅逋寇,易於摧枯。然謀臣猛將,猶有致思竭力之效。而今恩澤之封,優於滅吳之功。不安二也。上天眷祐,實在大晉,卜世之數,未知其紀。今之開制,當垂於後。若尊卑無差,有爵必進,數世之後,莫非公侯。不安三也。臣等敢冒陳聞。竊謂泰始之初,及平吳論功,制度名牒,皆悉具存。縱不能遠遵古典,尚當依準舊事。”書奏,弗納。
  14. ^ 《晉書·卷四十》:太傅主簿朱振說駿曰:「今內有變,其趣可知,必是閹豎為賈後設謀,不利於公。宜燒雲龍門以示威,索造事都首,開萬春門,引東宮及外營兵,公自擁翼皇太子,入宮取奸人。殿內震懼,必斬送之,可以免難。」駿素怯懦,不決,乃曰:「魏明帝造此大功,奈何燒之!」
  15. ^ 華陽國志·卷十一》:太傅楊駿謀逆,請眾官。攀與侍中傅祗、侍郎王愷等往。惠帝從楚王瑋、殿中中郎孟觀策,戒嚴,誅駿。駿外已匆匆,攀與祗踰牆,得出侍天子。天子以為翊軍校尉,領熊渠兵,一戰斬駿,社稷用安。封西城公,邑萬戶。
  16. ^ 《晉書·何攀傳》:以豫誅駿功,封西城侯,邑萬戶,賜絹萬匹,弟逢平卿侯,兄子逵關中侯。攀固讓所封戶及絹之半,餘所受者分給中外宗親,略不入己。
  17. ^ 晉書·李流傳》:東羌校尉何攀稱流有賁育之勇,舉為東羌督。
  18. ^ 華陽國志·卷十一》:西虜寇邊,遣長史楊威討之,違攀指授,失利。徵還,領越騎校尉。武庫災,百官皆赴火。攀獨以兵衛宮。復賞絹五百匹。
  19. ^ 《晉書·何攀傳》:遷翊軍校尉,頃之,出為東羌校尉。征為揚州刺史,在任三年,遷大司農。轉兗州刺史,加鷹揚將軍,固讓不就。太常成粲、左將軍卞粹勸攀涖職,中詔又加切厲,攀竟稱疾不起。及趙王倫篡位,遣使召攀,更稱疾篤。倫怒,將誅之,攀不得已,扶疾赴召。卒於洛陽,時年五十八。
  20. ^ 華陽國志·卷十一》:天子愍悼,追贈司農〈疑當作空,說在註。〉印綬,謚曰桓公。
  21. ^ 《晉書·何攀傳》:攀居心平允,蒞官整肅,愛樂人物,敦儒貴才。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遺滯。巴西陳壽、閻乂、犍為費立皆西州名士,並被鄉閭所謗,清議十餘年。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濫。攀雖居顯職,家甚貧素,無妾媵伎樂,惟以周窮濟乏為事。
  22. ^ 《華陽國志·卷十一》:父包,字休楊,察舉秀、孝,皆不行
  23. ^ 《晉書·何攀傳》:子璋嗣,亦有父風。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


Index: pl ar de en es fr it arz nl ja pt ceb sv uk vi war zh ru af ast az bg zh-min-nan bn be ca cs cy da et el eo eu fa gl ko hi hr id he ka la lv lt hu mk ms min no nn ce uz kk ro simple sk sl sr sh fi ta tt th tg azb tr ur zh-yue hy my ace als am an hyw ban bjn map-bms ba be-tarask bcl bpy bar bs br cv nv eml hif fo fy ga gd gu hak ha hsb io ig ilo ia ie os is jv kn ht ku ckb ky mrj lb lij li lmo mai mg ml zh-classical mr xmf mzn cdo mn nap new ne frr oc mhr or as pa pnb ps pms nds crh qu sa sah sco sq scn si sd szl su sw tl shn te bug vec vo wa wuu yi yo diq bat-smg zu lad kbd ang smn ab roa-rup frp arc gn av ay bh bi bo bxr cbk-zam co za dag ary se pdc dv dsb myv ext fur gv gag inh ki glk gan guw xal haw rw kbp pam csb kw km kv koi kg gom ks gcr lo lbe ltg lez nia ln jbo lg mt mi tw mwl mdf mnw nqo fj nah na nds-nl nrm nov om pi pag pap pfl pcd krc kaa ksh rm rue sm sat sc trv stq nso sn cu so srn kab roa-tara tet tpi to chr tum tk tyv udm ug vep fiu-vro vls wo xh zea ty ak bm ch ny ee ff got iu ik kl mad cr pih ami pwn pnt dz rmy rn sg st tn ss ti din chy ts kcg ve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