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坵鄉
烏坵鄉(莆仙語:O-ku-hio̤ng,/ɔu˩˩ ɣu˥˧˧ hyɒŋ˥˧˧/;臺灣話:Oo-khiu-hiong)為中華民國的一個行政區,原属福建省莆田縣[1],位於興化灣及湄洲灣出海口,1954年起改由金門縣代管[2],面積約1.2平方公里,人口僅600多人,是中華民國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鄉,也是中華民國面積第二小的鄉鎮市區[註 2],地形為大陸島,由大坵屿和小坵嶼組成,行政區劃分為二個村。 烏坵鄉是中華民國政府建國後,實質管轄時間最久的領土,也是現行中華民國實質管轄領土中,唯一沒有被日本統治或佔領的地區。於閩變期間中華共和國政權成立後曾暫時失去管治,屬興泉省(初称泉海省),歷時53天,而後從未被共軍占領。後雖為金門縣所代管,但距離金門本島甚遠,兩地並無經常性交通工具,日常補給與交通必須仰賴15天一班往返臺中港的民用交通船金門快輪。由於交通皆極為不便,素有「離島中的離島」之稱。現由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烏坵守備大隊防守。 名稱中華民國方面官方称为烏坵,两岛称为大坵岛/大坵屿、小坵岛/小坵屿。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則以乌丘屿(簡體字將坵、丘合併為丘)指大坵岛/大坵屿,小坵嶼則稱下屿。 歷史烏坵原為福建沿海漁民在漁汛期或躲避海上颱風時之海上短暫停靠站,其後逐漸有漁民在春秋漁獲最豐富的季節居住島上,居住人數曾高達一千多人,為烏坵島上住民的開端[3]。島上居民相傳開發歷史開追溯到唐、宋,而考古發現則曾發掘到宋、元時期的瓷器[4]:251。 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緒元年(1875年)其間,大坵嶼就建立了燈塔。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至臺灣時,部分參與第二次國共內戰之遊擊隊遷移至烏坵。 民國四十一年(1952年)美國給予軍援後,始整編遊擊隊為「反共救國軍」,其後一些退役軍人選擇在當地落地生根。 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11月26日深夜,共軍集結包括砲艇、機帆船、帆船等各型船隻約145艘,自海上分南、北、東三面同時向烏坵圍攻;11月27日凌晨,國軍軍機飛抵增援,擊沉共軍機帆船6艘、帆船30餘艘,烏坵轉危爲安。 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設立烏坵鄉公所,本隸屬莆田縣,國防部頒布命令委請同屬福建省的金門縣政府「代管」[5][6]。 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5月7日,烏坵嶼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湄洲島實現直航[7],然而無固定航班,僅具象徵意義,烏坵居民前往中国大陆仍不方便[8]。同年底,金門縣立委吳成典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質詢時表達「金門縣政府不願代管烏坵」,並提議讓烏坵單獨升格成為縣級行政區,而內政部曾去函諮詢與烏坵有船艦往來的台中港所在地台中縣政府(今改制升格為台中市政府)是否有接手代管烏坵的意願。 地理位置烏坵鄉西距湄洲島20浬、西北距鸕鶿島9浬、北距南日島12浬、馬祖70浬、東距台中港約80浬、東南距澎湖縣93浬、西南距金門72浬[4]:251,位處金門縣與連江縣(馬祖)中心點。 人口
根據金門縣政府民政處及內政部戶政司統計,2023年底烏坵鄉戶數132戶,人口664人[9],是金門縣人口最少的行政區,也是中華民國人口最少的三級行政區[10]。鄉內人口以小坵村較多,計有349人;以大坵村較少,計有315人,且為金門縣人口最少的村里[9]。 烏坵島上居民大部分主體來自莆田縣湄洲島的漁民,由於當時烏坵附近海域魚產豐富,只是湄洲島漁民存放漁具的地方,漁季來時才會短暫上島,島上居民一部份就是由於國共內戰後被困在烏坵上的。島上居民都基於各種不同的原因從湄洲島播遷到烏坵,加上駐防當地的官兵。 目前島上年輕的居民基本上前往臺灣本岛就业,而留在岛上的大多为老年居民。而年轻人大多因工作,只有在新年或選舉时才返乡。 島上居民所使用的語言除了中華民國國語外,也通行莆仙語烏坵話。島上電力完全靠發電機供給,亦無自來水。 政治歷任首長
鄉政組織烏坵鄉公所是烏坵鄉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烏坵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金門縣政府。鄉長由全體鄉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烏坵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1位秘書、1位課員、1位技士及1位助理員等4位職員[11]。 烏坵鄉民代表會是烏坵鄉的民意機關,代表烏坵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鄉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烏坵鄉民代表會共有3位鄉民代表,選區劃分上為不分區,主席、副主席由3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12]。 行政區基礎設施大坵有金門烏坵郵局提供郵政服務、而行動通訊目前有中華電信於2014年啟用的LTE訊號可使用[13]。 水電大坵島上民生用水靠軍艦15天一次的運送,電力則靠軍方,較為穩定。 小坵島生活狀況較差,收集雨水當作生活用水,電力也是靠軍方,不過4—6小時須換電,每次換電會有1分鐘的斷電。 醫療僅靠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醫務所,有重症則靠直昇機運送至三總就醫。 教育烏坵鄉缺乏教育資源,曾經設有烏坵國小(1966-1987,現改為商店街),但現在已經沒有任何教育機構,孩童和年輕人都離開烏坵在外地就學。 交通烏坵鄉對外交通極度不便,居民、物資進出烏坵唯一的方式是軍方的船隻。但因為軍事管制,非當地居民進入烏坵必須經過申請許可。 空運大坵村和小坵村各有直昇機停機坪,但沒有固定航班起降。 海運過去是10天一航次,現今是15天一航次的軍方船隻往來台灣的台中港[14],是烏坵對外主要的交通方式。大坵、小坵之間沒有固定船班,居民多自行以舢舨在大海當中行駛往來兩地。 2019年9月5日,時任海軍副司令梅家樹拜會金門縣長楊鎮浯時表示,國軍已初步規劃完成烏坵碼頭整建工程案。現有碼頭簡陋,常因潮汐、湧浪緣故無法靠泊,軍民上下船險象環生。海軍已完成烏坵碼頭整建先期規劃,重新整合之前包括金門縣政府、海巡署、交通部等單位的相關計畫,預算也從2億增加到5億,將呈報國防部,希望能在2021年執行[14]。 烏坵鄉運補全仰賴北風碼頭,如果碼頭興建完成除了可改善因潮汐、湧浪和天候所衍生的交通問題,並可建立烏坵到金門、烏坵到馬祖、烏坵到澎湖,以及烏坵到台中等定期海上運輸航線,對區間人員及物資交流都有助益[14]。 景點社會議題核廢料事件1998年2月,台灣電力公司宣佈將把烏坵的小坵嶼作為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並會予30億元之回饋金,部份烏坵居民發出抗議以及媒體加入聲援。2002年,台電在社會輿論壓力下宣佈放棄,而烏坵居民亦沒拿到探勘費用。此外倘若台電交付回饋金,30%將給「名義上代管」的金門縣政府,且由於烏坵居民沒有土地權狀,回饋金也會繳至擁有土地權狀的政府,被媒體批為「政府的左手交給右手」,同時因烏坵沒使用台電的電力而引發檢討聲浪。 開放觀光問題烏坵的基礎建設比不上台灣島、金門本島,加上以往有漁場之稱的附近海域漁獲量不再,許多當地居民、旅外鄉民、駐防過的士兵發出開放觀光的呼聲,重視交通、教育、醫療等民生問題。2007年9月1日的「百人登島」,由烏坵人高丹華以及多位台灣社運界人士發起,訴求「讓烏坵解嚴」讓政府注重烏坵處境;不過,因駐軍為島上主要維持治安的力量以及主要消費人口,島上一些居民解讀此項訴求將引發烏坵撤軍的後果,造成烏坵安全、經濟上的顧慮,因此該活動遭遇反對撤軍的居民抗議。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治的莆田市府提出的旅游发展专案中也曾提出与中華民國政府协商开辟烏坵观光探秘游线,但基于现实状况从未实施[15]。 政治參與烏坵在歷次選舉裡,皆以中國國民黨所獲得之票數較多。由於烏坵交通不便,時常讓旅居台灣本島的鄉民難以返鄉投票,因此投票率甚低。而要求多時的金門縣議會烏坵鄉保證席次,仍然沒有眉目。金門縣政府網站上,時常稱金門五鄉鎮,獨漏烏坵鄉。 由於烏坵地處偏遠,歷次選舉進行時皆須以空運或海運的方式載送選票前往當地,因而花費不貲。[16] 2009年選舉烏坵地方選舉
金門地方選舉
2012年選舉總統選舉400人是選舉人數,104人為投票人數。
立法委員選舉
2014年選舉烏坵地方選舉
金門地方選舉
2016年選舉總統選舉507人是選舉人數,81人為投票人數。
立法委員選舉
2018年選舉烏坵地方選舉
金門地方選舉
2020年選舉總統選舉共計113人投票。[26]
立法委員選舉
相關條目註釋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