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是1094年由鄯闡高氏創立的國家,疆域大概於今天中国雲南省、部分四川省、部分貴州省、缅甸北部地區和越南與老撾的部分領土。該國於1096年滅亡。[1][2]
背景
宋元豐三年(1080年),大理皇帝段廉義為楊義貞所弒。楊義貞並自立為廣安皇帝。高智昇命時任清平官的兒子高昇泰率領東方兵馬討伐楊義貞。事成後,高氏擁立段壽輝為大理皇帝,改元上明。因平亂有功,高智昇受封為布燮(即宰相),高昇泰受封為鄯闡侯,權傾朝野。後高智昇再被加封太保。宋元豐四年(1081年),日月交晦,星辰晝見,高氏父子藉詞以天變不祥為由,逼使上明帝段壽輝退位出家,並擁立段正明繼位,高氏父子獨攬朝政。[3][1]
立國過程
1094年高昇泰廢段正明,改國號為“大中”,改元上治,自立為帝。[4]分封其弟高昇祥於善阐府(昆明),其幼子高泰贤於永昌府(保山)、高泰运於腾冲府(腾冲)及高泰慧於鄯巨府(永胜)。[1]
亡國過程
1096年,高昇泰基於雲南諸部反對的理由,在臨終前囑咐其子高泰明還政段氏。[3]高昇泰病逝後,被追謚为“富有聖德表正皇帝”。高泰明擁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為大理皇帝,但在後大理國時期仍保持重要地位直到後大理國滅國。[1]
大中皇帝和中国公列表
世 |
庙号 |
谥号 |
姓名 |
年號 |
统治时间
|
大中國
|
|
|
邦安賢帝 |
高智昇 |
(尊封)
|
1 |
|
富有聖德表正皇帝 |
高昇泰 |
上治 |
1094年—1096年
|
2 |
|
|
高泰明 |
|
1096年-1116年
|
3 |
|
|
高泰运 |
|
1116年-1119年
|
4 |
|
|
高明顺 |
|
1119年-1129年
|
5 |
|
|
高顺贞 |
|
1129年-1141年
|
6 |
|
|
高量成 |
|
1141年-1150年
|
7 |
|
|
高贞寿 |
|
1150年-1162年
|
8 |
|
|
高寿昌 |
|
1162年-1174年
|
9 |
|
义地威天聪明仁帝 |
高貞明 |
|
1174年
|
|
|
忠節克明果行義帝 |
高生福 |
(尊封)
|
10 |
|
|
高寿昌 |
|
1174年-1176年
|
11 |
|
|
高观音妙 |
|
1176年-1189年
|
12 |
|
|
高观音政 |
|
1189年-1212年
|
13 |
|
|
高阿育 |
|
1212年-1225年
|
14 |
|
|
高逾城隆 |
|
1225年-1237年
|
15 |
|
|
高泰祥 |
|
1237年-1253年
|
世系圖
疆域
大中國的疆域在當時東臨西南夷,東北通宋朝,東南及李朝(交趾國),南鄰哀牢,西南達蒲甘,北通吐蕃諸部。大中國在立國後,在地方行政規劃上,基本沿用大理國制度,定首府於羊苴咩城 。大中國一方面採取封建制度,設善阐、永昌、腾冲、鄯巨諸府,分封皇族統領,務求達到屏藩皇室、統領四境的效果,一方面又訂定懷柔政策,設雲南諸部,以維繫大理國以來的對當地三十多部的統治。在西北地區設鎮,以屏藩西北。在首府、府、郡、鎮以下設賧(甸)等地方行政區域。
國內編制
域外鄰國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段玉明. 大理国史.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3-03-01: 452. ISBN 9787536724808 (中文(中国大陆)).
- ^ 汪宁生. 雲南考古. 云南民族出版社. 1980: 357 统一书号: 11116–48 (中文(中国大陆)).
- ^ 3.0 3.1 【明】楊慎輯、【清】胡蔚訂正:《増訂南詔野史》
- ^ 王云:“南诏、大理国年号考”,載於《白族学研究》10(1996),第14-29、36页。
参见
|
---|
|
秦汉至隋唐 |
---|
古代方国 (西南夷) | |
---|
秦汉时期 | |
---|
三国时期 | |
---|
晋朝与南朝 | |
---|
隋朝与初唐 | |
---|
|
|
|
|
|
|
|
---|
五代 | |
---|
十国 | |
---|
王朝 | |
---|
华北 | |
---|
东北 | |
---|
西北 | |
---|
东南 | |
---|
西南 | |
---|
青藏高原诸部 | |
---|
蒙古草原诸部 | |
---|
五代與宋遼金夏時期 |
---|
唐朝 時期 - 907年
|
五代與宋遼金夏時期 907年 - 1279年
|
元朝 時期 1279年 -
|
五代十國時期 902年/907年 - 979年
|
宋朝時期 960年 - 979年 - 1279年
|
唐朝 - 907年
|
五代 907年 - 960年
|
北宋(亡於金) 960年 - 1127年
|
南宋 1127年 - 1279年
|
亡於 元
|
后梁 907年 - 923年
|
后唐 923年 - 937年
|
后晋 (亡於契丹/遼) 936年 - 947年
|
(驅除遼) 後漢 947年 - 951年
|
后周 951年 - 960年
|
十國 902年 - 979年
|
亡於 北宋
|
|
|
|
|
|
|
|
|
|
|
|
|
|
吳 902年 - 937年
|
南唐 937年 - 975年
|
亡於 北宋
|
|
|
|
|
|
|
|
|
|
|
|
|
|
吳越 907年 - 978年
|
亡於 北宋
|
|
|
|
|
|
|
|
|
|
|
|
|
|
閩 909年 - 945年
|
亡於南唐、吳越,有割據勢力 晉江/閩南 946年 - 978年
|
亡於 北宋
|
|
|
|
|
|
|
|
|
|
|
|
|
|
前蜀 903年 - 925年
|
亡於後唐, 後獨立於後唐
|
後蜀 934年 - 965年
|
亡於 北宋
|
|
|
|
|
|
|
|
|
|
|
|
|
|
後梁亡後 自立
|
荆南 924年 - 963年
|
亡於 北宋
|
|
|
|
|
|
|
|
|
|
|
|
|
|
唐亡割據湖南 附後梁 後自立
|
楚 927年 - 951年
|
亡於南唐,後自立為 湖南 951年 - 963年
|
亡於 北宋
|
|
|
|
|
|
|
|
|
|
|
|
|
|
唐亡割據嶺南 附後梁 後自立
|
南汉 917年 - 971年
|
亡於 北宋
|
|
|
|
|
|
|
|
|
|
|
|
|
|
|
|
|
因後漢 被後周取代 而自立
|
北汉 951年 - 979年
|
亡於 北宋
|
|
|
|
|
|
|
|
|
|
|
|
|
|
松漠都督府 - 906年
|
契丹國、辽朝 907年 - 916年 - 947年 - 1125年
|
亡於金
|
西辽 1132年 - 1218年
|
亡於 蒙古
|
|
|
|
|
|
|
|
|
|
|
|
|
|
|
|
北遼 (亡於金) 1122年
|
西北遼 1123年
|
亡於 金
|
|
|
|
|
|
|
|
(唐朝藩屬)定難軍(亡於北宋) - 982年
|
夏州政權 982年 - 1038年
|
(獨立於北宋)西夏 1038年 - 1227年
|
亡於 蒙古
|
|
|
(遼朝藩屬)女真
|
(獨立於遼朝)金朝 1115年 - 1234年
|
亡於 蒙古
|
|
|
|
(遼朝藩屬)漠北諸部 阻卜、黠戛斯
|
(遼朝、金朝藩屬)漠北諸部 克烈、乃蛮、蒙古等等... ? - 1271年
|
(獨立於金朝) 大蒙古國 1206年 - 1271年
|
元朝 1271年 -
|
大長和 902年 - 927年
|
大天興 928年 - 929年
|
大義寧 929年 - 937年
|
大理国 937年 - 1253年
|
亡於 蒙古
|
|
|
|